民生财政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
2011-03-09   作者:瞿玉杰  来源:宁波日报
 
【字号
  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全国财政支出规模将达100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支出首次超过10万亿元规模。在“支出压力很大”的形势下,保民生、减差距、压经费成为今年财政支出的重要落脚点,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同时,财政将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用财经纪律约束党政机关过紧日子。(3月7日人民网)
  “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其所作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对民生问题做出了这样的判断。这一判断,再次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认识高度。在此背景下,中央财政将2/3左右的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既是“保民生”的延续,更是党和政府将民生问题当作“重大政治问题”优先对待的具体体现,令人精神振奋、倍感温暖。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因此,不断促进公共福利增长和社会公平,多年以来一直是我国财政的核心功能。实践证明,加大民生投入至少具有以下四个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解除公众的后顾之忧,能够极大地拉动内需,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不平衡发展模式;三是有利于改变以往财政投入过多竞争性生产领域的状况,逐渐减少政府在经济领域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四是在财政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投向民生的资金越多,意味着用于行政管理的支出就越少,有利于抑制行政成本过快增长的状况,促使党政机关自觉过紧日子。
  经过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空前壮大。在“支出压力很大”的形势下,中央财政依然大幅增加民生投入,表明此举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性安排”,令人欢欣鼓舞。笔者以为,在改善民生方面,中央财政在坚持做“加法”的同时,也不妨做做“减法”,比如适当降低居民个人和中小企业过重的税负,比如大幅降低公路通行费等收费标准、切实降低物流成本,等等。应当看到,改善民生的这些“减法”的效果,同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民生支出合计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以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2011年中央财政预算应做到更加科学、具体和透明,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就是要“让老百姓看得懂,愿意听,还要能管用”;二是严格执行财政纪律,加强监督,保证投向民生的资金不被挤占挪用;三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确保每一分民生投入都发挥最大的效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民生财政”是财政本质的回归 2011-03-08
· 透明预算促进“民生财政”的利器 2010-03-29
· 去房地产化是伪命题 要点在于民生财政 2009-12-30
· 内蒙古:“吃饭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 2009-02-16
· 监督有力的“民生财政”才是真的好 2008-01-2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