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昨天(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5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 从十一五的年均增长7.5%,到十二五的年均增长7%,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这0.5个百分点的差距,表面上是经济增速的放缓,实际上是人性化GDP的突出和提升。 什么是“人性化”GDP?就是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生存环境的保护、资源能源的节约、居民收入的提高、民众幸福感的增强。 过去5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步步高升。2006年超过英国,排名世界第四;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2010年,中国更是超越日本,坐上经济总量“第二把交椅”。5年跨越3大台阶,中国经济增长之迅猛,不可谓不惊人。 但必须看到,与经济总量的引人瞩目相比,长期以来我们的居民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明显偏慢。公开数据显示,1978年-2007年间,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5%下降到了11%;全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则从62%下降到42%。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依赖的主要还是比较粗放、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处于世界市场低端的发展模式。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是亟需扭转“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难以持续”的局面。 有识人士指出,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注重改善民生”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衡量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实力,不应该只看GDP指标,而应该看民众收入是否与经济增速同步,百姓生活水平是否随着经济发展提高。只有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基础上实现的GDP,才是更有含金量的GDP,才是更“人性化”的GDP。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在7%,可谓意味深长、意义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