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大袋子信,无数个电话,十几年的呼吁提起养老金双轨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就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两个高工不如一个机关勤杂工,三个高工不如一个小学教师。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同是部队转业人员,从企业退休和从事业单位退休,待遇会截然不同。宋晓梧委员说,现在的“问题实质不是理论争论,而是利益调整。”关键不是“提办法”,而是“下决心”。 “下决心”比“提办法”更重要,宋晓梧委员说出了养老金双轨并一轨的难点所在。在笔者看来,对于养老金双轨问题,目前还根本不存在如何改革的问题,而是愿意改还是不愿意改的问题。正如有网友所言,企业职工改得,公务员就改得。而且,从理论上说,就是让公务员先改,理由也充足。一是公务员应是改革的先锋官,二是与企业工人、事业单位员工相比,公务员数量相对最少。这两年,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难以推进,根源就是公务员在“拖后腿”。按老百姓的话说,事业单位可不是企业,事业单位不是软柿子,你公务员不改,凭什么让事业单位改? 众所周知,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已经搞了十多年了,但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却停滞不前,所形成的养老金双轨制备受国民诟病。不管是为了公平,还是为了建立更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保改革都应该推行下去。目前,事业单位已进行了改革试点,公务员社保改革还有必要再进行试点吗?公务员社保改革其实只要引进企业相类似的社保制度即可。试点,其实是变相推延的代名词。缺经验,其实缺的是决心。 在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采取相类似的退休金(养老金)制度是一种理性与合理的选择,因为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职工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和阶级差距。而现在,同样是退休,就因为企业与机关事业的“身份”差异,退休工资居然会相差三、四倍甚至更多,在把公平正义视为社会良知的今天,这种明显不平等不合理的制度,竟然仍有一些人以复杂或各种摆不上台面的理由而抗拒对其改革。 公务员不是特殊公民,没有权利再继续享受“超国民待遇”,机关事业单位社保改革必须尽快进行。笔者以为,现在有一个最不引起争议最妥协也是最和谐的办法就是,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新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和员工,一律参照企业养老办法缴纳社会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