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障要靠藏富于民
2011-03-03   作者:叶檀(知名财经专栏作家)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叶 檀

  媒体众多的“两会”预热报道中,对养老问题的关注渐渐多了起来。
  养老现存两大弊端:第一是透支财富,保障体系没建起却已面临老年人口上升压力;第二是养老权益分配不均衡,养老保障体系的执行分体制内外双轨制。这两大弊端造成的恶果是,养老资金存在天量缺口,双轨制暴露出的不公将成为市场不满的导火索。
  先看第一个弊端:我国养老金缺口庞大,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报告指出,未来3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6万亿,随着通胀的加剧与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养老缺口可能会更多。
  截至2009年底我国养老金总规模为2.25万亿,仅占当年GDP6.62%,远低于发达国家40%~50%的比例。同时,去年城乡基本养老保险金总支出同比增长20.4%,远高于养老保险金18%的收入增速。快速增长的养老金支出使去年个人账户空账运转总额达到1.7万亿元,比2004年7400亿元的空转规模增长了一倍多。另外,2000~2008年养老金账户年均收益率不到2%,低于同期2.2%的CPI年均增长率。目前各地养老赤字频传,即便是发达地区也无法弥补养老缺口。
  再看第二个问题:民众关注比较多的养老权益分配不均衡。我国实行退休金双轨制,官民差别悬殊,政府机关、相当部分事业单位实行国家拨款的退休制度;另一种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据统计,在退休双轨制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与医疗保障一样,公务员占用了中国养老保障的大头。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数达125万个,职工人数超过3035万,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八成。
  问题明确了,该怎么解决呢?有人提出建立基础社保体系,并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笔者十分赞同,但笔者认为应通过市场手段彻底解决社保难题。
  有人提出,政府有必要提高企业单位的养老标准,同时将农民工纳入社保体系,以解决收不抵支的问题;同时有人建议把个人账户资金8%的缴存比例调低至3%,其余的5%归入统筹账户中调配,以应对养老金支出压力。这些是馊主意,在农民工和工薪族大多数人尚无养老保障的现状下,让目前退休的人员尤其是公务员享受更多的高福利,将既丧失公平也丧失效率。
  根据去年的报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可即便未来数年政府的投入力度再加大,也是杯水车薪,何况未来1000万套保障房,政府还要面对1万亿元的财政缺口。养老保障缺口很难弥补,除非政府将大部分国资纳入社保体系。
  显然,由于我国人口太多,解决养老保障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只能通过藏富于民的市场化手段解决,政府只要建立基本养老保障、保证养老金使用的公平即可。当全国民众都像长三角居民一样小康有余后,政府只要解决基础社保即可。如此既能建立公平的保障体系,又能巩固市场竞争力,还能够推进公平的市场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解决“养老金双轨制”应有时间表 2011-03-02
· 养老险越年轻投保越划算 2011-02-22
· 深基本养老险缴存比例拟提至21% 2011-02-21
· 李克平:推动养老金进一步进入资本市场 2011-01-17
· 用商业保险打响养老“保卫战” 2011-01-1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十二五”开好局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思想]通胀是资产价格泡沫的杀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