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友交流时明确表示,“十二五”的GDP增速目标设定为7%。由于这个目标低于“十一五”的7.5%,同时也与10.3%的2010年GDP增速产生显著落差,其透露的政策信息尤为引人关注。 实际上,中国人已经习惯了8%的GDP官方表态,在经济波动之时,“保八”不仅是习惯性的政策术语,在很大程度上,其实自觉不自觉地将之视为中国经济兴衰的神奇分水岭。这种认识,在中国上下几成共识,长期以来鲜有人对此产生疑问,也难以查到相关分析数据——中国经济的兴衰所系以及中国人的福祉依托,为何是8%而不是9%抑或7%? “十五”期间,中国政府设定的GDP目标为7%,但当期实际增长为9.8%;“十一五”设定为7.5%,当期实际增长11.2%。政府公开设定的增长目标较低,而实际增长却较高并且还高出不少,是中国经济多年以来增长格局的显著特征。对于这种高速增长,虽然历来就存在不少质疑,但客观而言,中国经济的确正处于高速增长的爆发阶段,存在加速发展的内生动力。正是基于此,“十二五”GDP增速目标设定为7%,给人的直接暗示就是,中国表达了要主动为经济增长降速的愿望。 正如温总理所言,主动降速的目的就是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把发展和所得到的成果用在民生上来。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盲目铺摊子,那样就会造成产能过剩,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但这种良好的初衷,究竟能否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得以体现,目前不免令人担心。鉴于以往的经验,很多人仅凭直觉就会认为,目标设定较低也许是为经济增长预留空间,未必能够得出要主动降速的结论。 应该坦率承认,上述疑问不仅有既往经验的支撑,也有着现实的支撑。2010年有17个省份GDP超万亿,28个省份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速。从目前可查到的已经明确2011年GDP增长目标的24个省区来看,仅有北京、上海等5个省市的目标低于“两位数”。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7%的“十二五”目标能否实现,目前实难判断。 当然,从各地区GDP的增速变化分析,大体可看出东部在降低而中西部在上涨。这种结构性变化也许表明,东部GDP的增长后劲可能出现了不足,而中西部却正在渐入佳境。如果这种分析切合现实经济运行情况,恰好证明中国经济发展符合逻辑。据有关媒体统计,2010年的经济总量中,东部地区占比55.21%,超过一半的GDP为东部所贡献。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东部地区虽然GDP总量依然占优势,但要想一直维持较高的增速显然不太现实。 因此,对于GDP主动降速,东部地区存在动力,而中西部地区显然缺乏动力。至于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以及顾及环境和资源压力,理论上东部地区要好于中西部,因为其经济先发优势积累了巨大财富,已经可以暂时不太担心经济减速对其可能造成严重影响。但减速之于中西部来说,却几乎无法接受。 而如果说“十二五”GDP增速主动调减为7%,预示了经济增长结构性调整的用意,但至少从目前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上,还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这表明,铺摊子、上项目的投资拉动,依然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说到底,只要当前的考核机制不做根本性变革,GDP主动降速就缺乏内在的动力。这就是“十二五”的7%面临的最大不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