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工商联将提交提案建议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依据提案,中国目前社保费率超40%,高于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缴费比例过高,负担过重,影响占国内企业99%的小型企业发展,制约工人涨薪。(3月1日《新京报》) 在社保负担过重背后,让人感到“不堪”的又是,社保缴费比例虽然高,但缴费后能享受到的社保福利水平却非常之低。如职工养老保险,即使连续7年上调之后,平均养老金仍不过是每月1500元左右——既明显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更远远逊色于机关事业人员平均退休金。 社保缴费实质是一种纳税,税负过重而福利低微,这种严重不对称的“税负—福利”状况,显然应该尽快得到矫正和扭转。 那么,如何减轻社保缴费负担——在降低企业和个人缴费比例的同时,又能不减损甚至逐步提高职工享受的社保福利待遇呢?除了工商联提案中提到的,直接增加政府财政投入、通过法律授权固定国家财政投之于社保的补贴责任之外,笔者以为,可行的途径还有许多。 比如,通过调整国家养老支出结构,尽快改变不合理的养老双轨制。众所周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方面享受着由财政包养的高水平养老待遇,一方面平时又无须缴纳一分钱的养老保险金。如此权利与义务完全悖反的养老状况,无疑具有双重的危害性——既加重了政府财政不合理的养老支出,又缩减了社保保险基金的一大资金(缴费)来源。若能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将机关事业单位也纳入统一社保,那么其积极价值势必也是双重的。 再如,在政府一般财政预算之外,“国企分红”也是补充增加社保基金的一个有效途径。数据显示,全国国有企业2010年实现利润19870.6亿元,而同期分红仅约为440亿。这样一种名不副实的分红局面,显然亟待改变。一方面,必须大幅提高国企分红比例,将更多国企利润上缴、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另一方面,同时又要以制度化的方式,确保国企分红都尽可能用于社保这类公共领域投入,充分地回馈国企的真正主人——全体国民,而不能再是以往那种“取之于国企,用之于国企”的体内循环。 除了上述那些“开源”的途径,“节流”也不可忽视。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统筹层次和管理水平,来提升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效率。统计显示,目前我国超过2万亿的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还不到2%、甚至跑不赢CPI,长期处于贬值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监管水平,减少避免社保基金的不必要浪费和损害。据审计署此前的审计报告,我国社保基金的违规问题金额高达70多亿元,挪用盗用等现象相当普遍。显然,如果社保基金都能得到有效监管、杜绝违规,同时又能通过合理投资不断保值增值,反过来势必有利于降低企业职工的缴费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