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养老金双轨制”应有时间表
2011-03-02   作者:新京报社论  来源:新京报
 
【字号
  “十几年了,无数人给我写信,但问题始终存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再次提到了“养老金双轨制”的问题(昨日新华社报道)。
  “养老金双轨制”最直接的表现是养老金金额的差别,深层的原因则是养老金计算方式、来源、管理等方面的不同。机关、事业单位实质是财政负担,这种单位负担制形成了社会保障的制度性区隔。企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则是社会化,养老金水平与企业、个人缴费基数和年限直接挂钩,缴费基数普遍按照企业的“基本工资”执行,直接导致企业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数额偏低。
  正是在这样的“双轨”下,出现了宋晓梧委员所说的现象:“两个高工不如一个机关勤杂工,三个高工不如一个小学教师。”
  这种局面的危害性是严重的,直接导致相关群体产生深刻的被剥夺感、被抛弃感,不利于社会公平、稳定与和谐。养老金是社会对劳动者的“反哺”,公平公正理应是首要规则。
  近期,在《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联合推出的两会热点调查中,有超过九成网友认为,企业职工和机关单位职工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
  近十年来,尽管国家在社会保障等社会政策、社会立法领域进行了积极的调整和改革,对解决企业养老金偏低的问题也作了很多努力——比如,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6年7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养老金翻了近一番——但因其基数过低,差距仍然很大。
  这种新旧体制交错、制度区隔严重的局面,迫切需要改革。
  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华网和网友在线交流时,也指出养老金双轨制“这个现象是不合理的”,并提出三项解决措施: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职工待遇、在企业具有年薪的地方应拿出一部分来增加退休职工的工资、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改革等。
  的确,“养老金双轨制”的问题、成因、危害、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等,社会早有共识,关键是决策者的勇气、决心、具体方案层面的问题。正如宋晓梧委员所说,“问题实质不是理论争论,而是利益调整。”现在的关键不是“提办法”,而是“下决心”。
  温总理已经提出,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改革“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进行试点,逐步积累经验”。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列为重要议题,作出决策,给出改革的具体时间表。
  此前,解决“养老金双轨制”问题迟迟得不到推进,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既是养老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受益者,双重身份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可以预料,如果要削减现有群体的养老金待遇,自然会面临很多阻力。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妨走“帕累托改进”或增量改革的路子,不减少各群体现在养老金的数额,但增量部分绝大多数用于企业退休人员等弱势群体的福利增长。不“削峰”,但要大力、尽快“填谷”。
  总之,解决“养老金双轨制”问题,责任感和勇气目前来说是第一位的。只要战役决心一下,战术、办法有的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十二五”开好局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思想]通胀是资产价格泡沫的杀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