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已运行29年零两个月的嘉陵江索道停运,将被拆除。据索道公司统计,28日当天,嘉陵江索道共迎来对此留恋不舍的乘客1.2万人次,这个数量虽不及索道刚开通时的高峰值,却是最近10多年来的历史新高。(《重庆晚报》3月1日) 又是标志性景观被拆除!近来年,有关“地标建筑或景观”被拆除的新闻越来越多:广西柳州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海员大厦;山东威海地标性景观建筑物环翠楼;作为啤酒城标志性建筑的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游客服务中心大楼”;沈阳的标志性建筑“夏宫”;海南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千年塔;被誉为“秦东第一楼”的陕西渭南市渭南凤凰宾馆…… 这些具有地方意义甚至是全国“第一”意义的建筑,都遭遇了被拆除的命运。 据了解,即将要拆除的嘉陵江索道建成于1982年1月1日,是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以及我国第一条自行研制的大型双线往复式过江载人索道,它的建成使得重庆原先只有一条桥梁通过嘉陵江的交通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29年来,嘉陵江索道载客量已突破1亿人次,最高峰每天运载量达2.54万人次。此次嘉陵江索道被拆,主要是因为重庆主城横跨嘉陵江联通渝中区和江北的大桥已有4座,嘉陵江索道的客流已大批流失,而且重庆正在修建的东水门大桥和千厮门大桥的规划与嘉陵江索道“撞车”。 但是,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重要索道或者说是山城重庆交通工具重要历史见证的这一索道,如此轻易地就被与相关桥梁建设规划“撞车”,决非是重视历史价值的远见卓识之举,因为只要重视这一历史价值和公众的感受,就不会轻易地在这一索道附近考虑修建桥梁,完全可以考虑规划建设到其他江面上,嘉陵江通过重庆市区那么长,决非只有这一个地方才是比较佳的建桥位置。正是由于市民对其珍贵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感受,才出现了被拆前上万人次前来“最后一次乘坐”。 一方面是我国正在日益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一方面却是建筑方面的巨额浪费;一方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却是严重缺少科学发展理念的短命建筑;一方面是对单纯追求GDP的不断纠偏,另一方面却是政绩工程层出不穷…… 要杜绝标志性建筑、历史遗迹或者是历史景观“短命而逝”,办法不是没有。首先是让城市的每一起重大规划都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先过百姓意见关,尤其是让百姓判断,这是不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其次是官员政绩考核要加入绿色GDP指标;再次一旦新建的重大工程被认为是形象工程,或者是没有达到相关法规所规定的相关建筑的最低“寿命”,就必须让决策者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哪怕是这些决策者已经高升或退休,依然要追责。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类似现象的发展,才能够建设节约型社会,才能够真正实现科学发展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