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之前,有一升一降两个动向值得特别关注。两个动向都是在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提出,当是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将正式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吹风。 与总理在线交流时,一名出租车司机称自己每月收入2300多元,刚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他认为目前个税起征点太低,导致工薪阶层成了纳税大户,希望政府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温家宝当即表示,实现收入公平是政府努力的目标,并明确称此事已经列入国务院议事日程,周三就讨论。讨论方向是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根据个税起征点调整的程序,国务院讨论决定以后,即可报人大批准实施。另据国务院办公厅一份报告指出,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下一步,将抓紧解决个人所得税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公平税负、量能负担的原则,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正如温家宝所说,调高个税起征点能使整个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直接受益。 个税起征点这一升,对处于通胀焦虑之中的中国老百姓无疑是及时春雨。不过,春雨固然金贵,雨量却有限。个人税负减轻,更多是对于消费者的象征意义,能暂时振作下去年年底以来稍显黯淡的消费者信心。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10年第二季度一度达到109,但到2010年第四季度又跌至100,是自2009年以来最低的水平
(该指数高于100代表乐观,低于100表示悲观)。 其实,对中国人收入与消费影响更深远的,是温家宝所提到的另一项:中国政府决定适当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以避免通货膨胀并调整经济结构。中央的新目标是未来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7%,比过去五年设定的7.5%的目标低。此举表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政策重点将从对出口和投资的高度依赖,转向真正创造条件,扩大国内需求。 追溯以往,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往往超出政府规划的预期。
2006年公布的“十一五”规划将经济增长的目标定在7.5%,但2006年至2010年间,经济实际增速为11.1%。上一次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7%,还是在中国刚从亚洲金融危机中缓过气来的2001年,当年GDP增长了7.5%。但根据摩根大通数据,2001年至
2005年间,中国GDP实际平均增长率为9.8%。 过去三十年间,每年超过9%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被称为奇迹。然而,奇迹代价不菲。温家宝就曾公开表示,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那样会造成产能过剩、环境资源压力加大和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中央政府自2004年以来,即致力于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以期减少对出口增长的依赖。截至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还不能说已经成功转型。国内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远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更多地依靠投资与出口。这也造成了全球金融体系动荡之际,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窘境。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一个重要困难,是转型期间经济增速一定会放缓。而事实上,经济增长速度与就业率增长并非同步,即经济高速增长并不一定带来就业高增长。有研究表明,2000年至2009年,相对中国GDP的高增速,就业率年增速只有0.9%。相反,随着经济转型推动服务业发展,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速也可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一向,批评人士更习惯去指责具体实施经济规划的地方政府。但细想,要完成以GDP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地方政府不可能选择放弃投资拉动增长的模式。要完成减少投资、扩大内需的改革任务,必须自上而下地改变经济政策的路径依赖。所幸,当中国领导人意识到老百姓没有获得与经济增长相称的利益时,他们沉思内省并决定改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