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对民众生活起着基础性作用。正因此,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明确表示:“今后五年,我们将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谈到了不少解决思路和办法。 更令人振奋的是,有关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理念、思路与办法,已进入操作层面。新华社2月27日的报道称,“有关部门将加快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无疑,这样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让人期待。 应当看到,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办法举措非常之多,但大体都可以归为基础和非基础两个层面。基础层面,就是决定收入分配公正的基础性制度,具有本源性,处于分配的“顶层”。非基础层面,就是在基础层面基础上推出的一些具体制度、措施,基于同样的公正理由而调节收入差距。 从分配效果上看,如果基础层面缺乏公正,由于当初制度设计的偏差,导致收入差距过大,那么,在非基础层面的许多办法就会部分失灵,甚至不起作用,或起相反作用。比如,一些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同行业内部不同层级收入差距大,都属于这种基础层面收入分配的制度性不公。面对这种差距,一些非基础层面的调节办法,往往不能触动高收入者分毫,却让一般收入者很受伤。因而,要确保收入分配公正,首先要注重在基础层面的改革,搞好这个“顶层设计”,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同时也保证非基础层面的调节手段起到显著作用。 事实上,无论是从总理的话语中,还是从此前有关政策的提示中,已经有一个较为明确的“顶层设计”思路。这就是,对收入进行“提低、扩中、限高”,大体合乎收入分配改革的科学方向。但现实地看,还需要对腐败性收入、灰色收入等进行制度性设障。如果这两方面成为不少人的收入来源,收入差距难免会继续拉大。 显然,这样的“顶层设计”,必须先有效破解两大难题。首先是如何科学兼顾公平与效率问题。这其实是个老问题,在这些年来的实践中,收入分配的天平逐渐在向公平这一边加重。之所以成为难题,就在于这个度不好把握,难以科学界定。比如,国内某一个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收入很高,但与国外行业相比,却不算高。把它的收入限制得太厉害,人才可能流失。公平与效率问题,说到底还是有没有充分市场化的问题。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决定收入分配方面,同样起着基础性作用。 另一个难题是,有没有勇气打破既得利益格局。收入分配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一场利益调整,动人家的奶酪,人家会不高兴,但若不动,又会积重难返。这就需要妥协、平衡与协调,求取“最大公约数”,同时也更需要智慧。 “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分好,要让每一个人都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本着这样的价值取向而孜孜以求,对于收入问题,民众也许就不再纠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