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笔者走访了山东日照、诸城、威海等地区十余个村,深感目前一刀切的村居改造运动和城市化建设问题颇多。 说是旧村改造,其实被改造的并不都是旧村。有的村子一排排房屋整整齐齐,水泥路面宽敞平整,显然早先经过了较好的规划;还有的房屋从里到外都还新崭崭的,有的本身就是功能设计合理的二层小楼;还有的房屋虽然从外面看不是那么新,但内部经过装修改造,住起来和新的实在没什么差别。拆掉这样的房子,本身是一种浪费。有的户主曾拿出全部积蓄装修了房子,才住了一两年,现在补偿时不看房屋新旧,不论装修与否,如此补偿,对户主实在不公。 “被上楼”和集中居住是村居改造的主要模式,也最为农民所担忧和抱怨。笔者走访的这些村子除了城中村已经完全没有土地,村民以打工为主外,其他村子村民的生活保障主要还是务农。“市民要的是客厅和卧室,农民要的是粮食和农具”。尽管有的村为每家每户在一层规划了小储藏室,还承诺修建农机大院,让村民能集中晒粮食、存粮食和放农具,但面积不够用和使用不方便仍是一个大问题。集中居住更将使农民远离自己的土地,最后的结果则是:要么土地被荒废,要么农民得在田间地头搭棚屋。 如果说生活方式的改变只是一个习惯问题,那么生活成本的增加就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许多村民在平房里冬天烧捆柴草就能暖炕,自制的土暖气也很有效,上楼以后柴草就不好烧了,有的楼房还没有保暖层,集中供暖则又是一笔大开销,用水用电也相应增加。要像城里人那样生活,得先有城里人的工作、收入和保障,否则农民上楼和集中居住只会使农民失业或半失业,生活水平降低而不是提高。有些农民在新楼建成以后发现了新问题,例如,建的楼房跟原来给大家看的图片不一样了,面积没那么大了,甚至抗震能力也遭到质疑。 这样的村居改造已经形成了一场运动。有的干部被要求限期做通不同意改造的村民的工作,完不成任务就免职。有的村民被施以小恩小惠以换取支持,例如多计算点补偿面积,不够低保条件的给吃上一年低保等等。有的村民则被断水、断电、断路,受到不明身份的人的威胁。种种手段,不一而足。 地方政府之所以积极支持推动村居改造,无疑是为了实现政府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地攫取土地财政和盲目追求形象政绩。有的地方在建设上先占后补,先期占用了大量耕地,为了补上占用的指标,就打起农民宅基地的主意。并不是所有被节约出来的宅基地都复垦为耕地,城中村和城郊的宅基地主要是被开发成楼盘。有的村居改造项目实行村企合作,开发商为村民免费建楼,在补偿完村民之后,剩余宅基地归开发商开发,政府因此可以得到开发商交纳的包括土地出让金在内的不少税费。整个村居改造,政府多了财政收入,开发商获得了开发项目,而农民则要面对上述一系列问题。 从长远来看,城市化是大势所趋。但第一步应该是劳动方式的转变和劳动力的转移,即大批农村劳动力彻底脱离农业劳动而以其他方式谋生,这批劳动力将从目前的农村居住地迁移到其谋生的地方。慢慢地,原来的村庄将成为空壳。而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必然选择继续留在村庄,亲近土地。至于农村劳动力往哪里迁移,到哪里居住,应该是农民自主选择和市场调整的过程。地方政府应该做的,是为农民服务,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使其逐渐脱离农业生产而迁移到新的工作地。如果没有让农民先改变劳动方式,那就不应该让其改变生活方式。现在一大批失地农民的惨状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城市化是农民劳动方式转变的一个结果,不是把农民赶到楼上就是城市化了。现在按照行政规划让农民聚居到一起,要是不能很好地实现再就业,农民的新聚居地就会变成贫民窟。即使农民转变了劳动方式,但再就业的地方不是现在行政规划的地方,那现在按行政规划为农民建起来的楼房可能也会成为一个空壳,将又是一次浪费。把城市化交还给农民和市场,才是城市化的正确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