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近日接受了记者采访。在谈到今年“两会”经济热点时,他认为,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两会”最重要的任务是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调整分配关系实现均衡共享式增长,推动国富向民富转变是今年经济工作最大的看点与难点;应对高物价、高房价和高成本“三高”是对政府宏观调控的最大考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增长较快,但是财富分配结构并不合理,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成果的均衡共享。分配结构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居民收入占比逐步下降,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等不断扩大。
辜胜阻指出,当前我国财富分配的失衡已经影响了社会公平和稳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成为群众呼声最强烈的问题。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并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辜胜阻认为,分配制度改革是“十二五”最难的攻坚战,分配改革涉及企业、政府、劳动者三方的关系,必须改变当前“GDP一大步,财政收入两大步,居民收入迈半步”的严重不同步状况,通过政府减税、企业让利,联手推进收入分配关系合理化。具体来说,需要采取以下举措:一要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居民收入与劳动报酬比重,实现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协调发展。建立居民收入跟经济增长挂钩、劳动所得与企业效益挂钩、工资与物价水平挂钩的机制,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变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速远快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的现状。二要调节收入差距,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平衡垄断国企与一般国企、国企与民企的收入分配差距,推进国企利润的全民共享。要调整不合理的高收入,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要壮大中产阶层,鼓励创业,使更多的创业者成为中等收入者。要扶持低收入和困难人群。三要政企联手推进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政府要积极实施“化税为薪”或“提薪让税”,减少收费,为企业增加员工工资创造条件。要坚持企业自主分配与平等协商相结合。要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计征和抵扣。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村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宅基地、住房、土地使用权的抵押贷款,将资产变为资本。要拓宽居民金融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四要加大对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的投入,降低企业和职工缴纳比例,实现让利于民和藏富于民。要建设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幅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推进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五要量化改革目标,制定分配制度改革的时间表,提高改革政策的执行力。要完善有利于政府重视居民收入提高的政绩考核体系。要对居民消费率、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比重以及中产阶层比例分别设置科学、合理、量化的改革目标,明确推进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时间表,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进程。
|
应对高物价、高房价、高成本“三高”:宏观调控的最大考验 |
当前,高房价、高物价、高成本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三个关键词。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今年1月我国70个大中城市中九成房价上涨,高房价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生活“不可承受之重”。同时,我国物价水平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民生。央行最新调查显示,全国近74%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物价满意度创11年最低。
辜胜阻指出,居民生活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存在紧密相关的传导机制,高房价、高物价和高成本陷入了不良循环,给当前我国宏观调控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一方面,高房价、高物价,不仅影响了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抬升了居民的生活成本,而且会形成工资水平上升的压力,进而引致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原材料、资金、土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成本不断上升,以及汇率风险加剧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企业生产成本上涨,高成本反过来又带动产业链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上升,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生活成本。
辜胜阻强调,当前解决高房价、高物价和高成本问题,需要使用“平衡术”,采用渐进性的“中医”疗法,运用不同的政策组合,实现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处理好物价稳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及民生保障和改善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一要加强供需管理,实现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的同步推进。如解决高房价问题,需要在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稳定性的同时,积极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给体系,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要,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如同当前的公汽、地铁、低档车、豪华车各行其道的多层次交通体系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一样,住房也需要形成多层次的供给体系,通过多向分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二要内外并举,把回收流动性和引导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结合起来,缓解流动性过剩冲击压力。既要继续适度紧缩银根回收过剩流动性,也要积极探索建立民间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对接机制,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海外拓展的投资机制,促进社会富余资本和新增信贷向实体经济流动。三要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功能,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转型和创新来应对、消化高成本。政府既要通过减税、减费、扶持等方式减轻企业面临的成本上涨压力,又需要通过财税政策帮助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和转移战略应对和化解高成本。四要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抗通胀能力。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整顿流通秩序,稳定市场物价,合理引导通胀的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