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用品"只求最贵"背后的心态
2011-02-25   作者:柳田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一斤猪肉卖到158块钱?一对苹果叫价8888元?不用奇怪,这个价钱就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超市中。
    天价猪肉听起来可笑,消费者必须花更高的价钱才能买到“无添加,真绿色”的健康猪肉,不禁引发出我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和质疑。至于花费数千元买个苹果,买主图个啥?实在无法揣测。
    如果说这些飙高的价格能转化成工资收入实实在在地惠及普通劳动者,也算是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我们又很难从这些商业行为中读到这样的结果。于是一个个天价商品“空降”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品种珍稀、种植周期长、产量少,这些还只是“贵”的表面原因。真正道理还是在于我们有一个可以消费“贵”的“不差钱”的市场。春节期间,一些地方曾高调打出了茅台的 “限购令”。想买茅台必须持有本人身份证,真是让人有钱也买不到。限购茅台、天价猪肉、天价苹果的道理一样,无非是对产品的过度包装和炒作。只不过这一次采用的广告元素从老百姓的真实需求变成了赤裸裸的面子诱惑。
    和去年艺术品市场和茅台拍卖相继传出的天价不同,现在的天价开始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中,日常消费品和食品的天价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它们的目的是消费而非资产保值的投资。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中提出“支出的增加,以及仪式中多余的‘白花钱’成了表现价值、差别和意义的地方”。我们甚至要从你丢掉了什么垃圾,判断你的身份和品位。从消费价值到了消费价格,这种对于扭曲的花钱标准,却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了某种印证。
    稀有、健康这样的标签无形中将老百姓们搁在了一扇门的内外——吃放心肉的健康人士和吃不起放心肉的平头百姓。是用转瞬即逝的优质苹果馈赠佳人,还是真的提了“四袋苹果”,这带来面子上的满足感又是截然不同的。果腹还是美味这样的实用诉求退居二线,买还是不买,成了高端人士的标准。说白了,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炒作天价的概念,无疑是强化用金钱装点面子,只会加深人们对于物质的攀比,掉进炫富的陷阱。同时,一个乐于消费“贵”的市场,又是对浮躁社会的心态写照。
    对日常消费品的需求最好还是停留在实用性上,不要演变成对身份象征的追求。特别是在CPI已经高企的今天,当“贵”已经绷紧了老百姓的神经,希望天价不会成为另一种刺激,再次加重人们口袋的负担。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降日用品关税或成战通胀新手段 2011-02-22
· 半年内丹东口岸对朝日用品出口或将下滑 2009-12-07
· 日本日用品经销商无印良品将加快开店速度 2007-08-14
· 《日经周报》:日本日用品兴起“黑色风潮” 2007-05-1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十二五”开好局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思想]通胀是资产价格泡沫的杀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