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换届选举,并发布报告“问诊”铁矿石进口。报告表示,没有一劳永逸根治铁矿石“综合征”的灵丹妙药,治好铁矿石的“病”,更像是开方子抓中药,各种药草都要下。 看看中钢协开出了哪些药方。提出“加大海外权益矿投资”、“制定铁矿石进口标准”、“加大自产矿供给”方式,犹如新瓶装旧酒;但又语出惊人,建议对铁矿石实施国家战略储备,对抗铁矿石市场的价格操控。 其实,对于铁矿石储备,中钢协构想已久。我们在思考,铁矿石国家储备是一剂良方吗? 首先,铁矿石是稀缺资源吗? 铁矿石终究不是一次性资源。目前发达国家多用废钢炼钢,其中美国利用废钢炼钢的比例高达60%,意味着用铁矿砂比例不高,我国的钢铁企业鞍钢到美国去合资建厂,学习的就是电炉炼钢经验。 另一个问题,铁矿石适合储备么? 搞大宗商品的大规模储备,控制储存成本很重要,铁矿石储备不具有经济性。铁矿石储备库的建设运输,将耗资巨大,等量投资,我们还是储备一次性资源的原油,效果更好。 还有一个问题,如何应对国外金融机构? 这几年,中国因素成为国际投行运用最频繁的词汇。若铁矿石储备一旦建成,又将成为加剧铁矿石市场炒作的重要因素,用储备来减小铁矿石市场波动,不会奏效,甚至会适得其反。 不开展国家储备,我们就没什么可做了,问题棘手,就听之任之? 那也不行,我们还需要大量的铁矿石,城市化进程决定了将耗费更多的铁矿石。我们应该考虑别的方法,比如储存矿山,根据需要开发,远比囤矿更经济。囤矿不如囤山。 在囤山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首先,要有一套好的机制。比如,在国际市场运作资源项目的,多是私营公司,国有企业较少。一个国家的主权企业到其它国家收购资源,遇到的抵触情绪将很大,我国国有企业遇到的各国议会阻挠,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过去两年,中国采购海外铁矿石资产的交易,主要是国有钢铁企业、金属贸易公司完成的。应该发动民间力量,效果更为明显。藏矿最好的办法,是藏矿于民。 但是,尽管我国的私营企业参与热情很高,但困难重重,政策上有限制,信贷上无扶持,甚至私营企业的自有资金(基本是对外贸易赚取的外汇)投资也没有放开。我们不要怀疑私营企业能力,他们的嗅觉更灵敏。 另外,鼓励个人、私营企业投资海外矿山,还可以很好的引导国内过剩的资本市场,缓解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扩大的压力,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建议国家放宽私营经济对外投资限制,尤其鼓励境外直投向矿山资源方面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