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周小川上周出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曾表示,抗通胀要运用所有货币政策工具。从周行长的话可以看出,一是尽管1月份调整了CPI权重,但增幅仍高达4.9%,通货膨胀的压力仍很大。二是要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货币政策将是最为主要的工具。而且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将是综合性的,货币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汇率及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会随机而为。
对于通胀压力,如果CPI继续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且导致CPI上升的原因没有改变,那么想通过行政干预的方式来缓解通胀压力很难奏效。
当前CPI高涨,主要是由于早前几年流动性过于泛滥所导致的,是泛滥的流动性推动住房价格飙升经过多年传导后的结果。这种背景下的CPI一旦上涨,单纯的行政干预方式很难让CPI立即下降。好在现在国家加大了楼市调控力度,信贷也在收紧,为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提供了相对有利的背景,不过最后要显现到CPI上来,可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滞后过程。
之所以这么说,首先是因为楼市调控本身需要一个过程显效;其次,之前价格传导的惯性还会起作用,劳动力工资上涨将不可避免,原材料价格上涨短期难有改变;第三,金融市场的利率上涨,又将导致各种要素价格上升;此外,由于当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并非是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的,通过增加供给及降低流通成本,难以持久减轻农产品涨价压力。再加上外部因素的制约,即使政府能够采取有效的政策来遏制CPI上涨,回落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基于以上原因,抗通货膨胀已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此次央行强调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抗通货膨胀,笔者认为思路是正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遏制CPI继续走高。
在完全竞争及信息对称的市场中,货币政策目标可以通过价格工具与数量工具的调整来实现。但由于金融市场是竞争不完全且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来保证,而任何制度安排又都是不完全的、并具有时滞性、渗透了行为主体的利益关系(因为任何制度安排都是某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要减少制度因素对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可能的干扰,央行对抗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最为有力的工具就只能是价格工具了。比如,当前的楼市调整,央行的加息对其影响最大,而且这种影响是不受地方政府、商业银行所左右的。
再比如,当前居民储蓄存款活期化那样严重,早些时候商业银行面对亏损时也要抢占住房按揭贷款市场,这些都是价格工具在起作用。
因此,面对居民存款严重的负利率,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面对当前的金融市场制度人为因素对市场的干扰,央行合理频繁采取利率这个价格工具,将对收紧市场泛滥的流动性,对抗过高的通货膨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中央政府及央行既然有决心来对抗过高的通货膨胀,让通货膨胀的压力减缓,就得使用有效的货币政策价格工具。价格机制才是市场的核心所在。这就是本文对周行长的全面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对抗通货膨胀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