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月19日和20日,清华、北大等名校举办了自主招生考试。考生出现“裸考”和连考等情况。很多学生家长质疑自主招生公平性,称自主招生对农村和边远地区学生不利。 作为高考教育改革的试验田,自主招生一直在非议和平庸中前进.比如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高校都把自己设在条条框框中,没有办法解脱出来,比如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只招收“全才”的做法,便是其改革无魄力的真实写照了。 如此这般下来,自主招生给人感觉便是:招生弹性越大,越不公平。 本来,作为自主招生是想扩大高校自主权,同时弥补招生录取中缺陷,给某些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自主招生的出发点应是选拔那些有特长、但在现行高考制度下不能进入心仪大学或合适大学的人才。但目前看来,这个目标并不能达到。那些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本可以通过正常的招生渠道进入他们理想的高校,现在,他们倒有了两次机会而其他一些特才生失去机会。 作为自主招生,尤其是“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要和别的招生方式区别开来,以达到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平权法案”一样的效果。按“平权法案”,少数族裔的高中生,比如黑人学生,能够以比白人低的分数进入同一所大学和专业。同样,对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就要做出特殊的要求。但是,此“特殊”并不是权力、地位的特殊。“平权法案”对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以及少数族裔提高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准功不可没。同样,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自主招生的手段,打破中国教育当前“反平权”现象。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面临一个困境就是“反平权”现象的增多,这是导致中国多年来不公平的高考的根源之一。自主招生,不仅仅是一个受教育的机会问题,而且是通过受教育的机会让更多有才华的孩子进入好学校。如果自主招生不断地出现招收的学生都来自少数中学的全才生,高考招录中的不公平将进一步加重。希望北大等名校不要近视和狭隘,应该利用好自主招生这个工具,树立一个高考改革的样本。要知道,解决高考录取不公应该是走向机会平等的重要步骤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