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定价为何忽高忽低
2011-02-22   作者:赵晓辉 陶俊洁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
  一度陷入“破发”厄运的新股近期骤然改观,上周上市的9只新股全部大涨。从原来的“打新不败”,到常态式“破发”,再到最近的集体上涨,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自2009年启动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让各市场主体归位尽责”,把新股发行的定价权交还市场,褪去股票发行最后的行政色彩,还原其市场化本质。
  改革实施以来,新股打破了原本几乎一成不变的30倍发行市盈率,发行市盈率节节攀升,新纪录层出不穷。转至今年,新股“破发”又几成常态。人们已经忘却了对一级市场“定价太低”导致“新股不败”的批评,转而指责“破发”背景下的高市盈率发行。
  从最初的取消窗口指导,对盲目报价的机构进行惩罚,到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增加机构网下摇号,这些改革举措都旨在从制度上给市场主体以更多的自主权,同时又加强约束力对其行为予以规范。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新股定价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化,不少股票的定价为何还是远远偏离其价值?
  应该看到,一件商品的最终定价决定于买方和卖方,就股票而言则是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一般而言,企业倾向于定高价,而投资者希望以较低的成本购入股票。但在充斥着非理性炒作的市场当中,定价高的股票仍能受到追捧,只要有概念就不愁买家,一些投资者并不认真分析企业状况。
  不仅仅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在一级市场,不少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也没有认真研究企业的估值等因素,往往为了确保申购到新股而报高价,无形中推高发行定价。尽管监管层就盲目报价制定了惩罚措施,但实施并不得力,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在一级市场仍然常见。
  让市场认识到“新股不败”并非神话,使新股定价趋于合理化,“破发”是投资者走向成熟必然要经历的阵痛,也是新股定价合理化的必然阶段。
  经历了近一年的“破发”洗礼之后,投资者对新股的态度已经有所改变,不再像以前一样趋之若鹜,对高定价新股的申购变得谨慎,新股发行市盈率也略有下降。近期新股回暖有大盘反弹的因素,也有新股发行市盈率下降的因素。
  不过,新股定价若要实现真正的合理化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制度约束和理性投资者的参与。正如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所分析的:“投资人需要形成这样一种风险意识,即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不能仅仅满足当前市场的合理估值要求,还要满足未来几周、几个月乃至未来几年的估值需求。在充分评估以后阶段的市场风险,并且对此作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后,再来确认新股的发行价,才能说是真正理性的。”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今年仍将继续推进,对定价环节的约束机制有望更加完善。但是,无论怎样的制度设计都需要市场主体去完成实施。所以说,成熟的投资者、理性的市场是此项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12新股再掀发行潮 考验大盘 2011-02-21
· 新股破发有利于完善定价机制 2011-02-17
· 新股破发是发行改革的必经阶段 2011-02-16
· 创业板新股发行价回落 2011-02-15
· 中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应超越美式注册制 2011-02-1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十二五”开好局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思想]通胀是资产价格泡沫的杀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