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最近连发10条微博,评论北京调控楼市细则“京15条”,称其方向正确,但太猛、太蛮,“不要急,预计未来5年纳税条件可能降到3年”。
“京15条”一出台就引起一片议论声,这并不奇怪,首先是由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性决定的,北京房价走势是全国的风向标,其调控政策自然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效仿作用;再者,“京15条”本身在限购政策、信贷政策上也的确很严厉。
笔者认为,仅从政策层面看,“京15条”是精准制导、完全对路的。精准表现在“两手抓”上:一手是在调整住房结构的基础上大幅增加住房供应量来抑制高房价,另一手是全面封杀投资投机需求。特别是在行政手段的限购房政策上,“京15条”体现了“重症必须下猛药”的原则。其中,对非京籍家庭购房者的5年纳税限制条件更是一剂猛药,是对温州炒房团、山西煤老板炒房团等投机炒房者的釜底抽薪之举。
在这个时候,作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有着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身份的李稻葵先生对“京15条”发难,告诉公众“预计未来5年纳税条件可能降到3年”,这样的“拉偏套”举动,会给市场、公众带来什么样的预期和暗示?对“京15条”的实施效果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高房价已经成为一大社会毒瘤,包括李稻葵本人在内的诸多学者都曾呼吁出台严厉的调控措施。现在,严厉的措施出台了,重量级的经济学家又说政策太猛、太蛮了。其实,楼市调控政策是否对路、精准,是否太猛、太蛮,看看开发商的反应就明白了。“京15条”公布后,不少地产大腕出声抨击限购政策,虽然他们列出了种种反对的理由,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限购政策动了开发商的奶酪,击中了他们的命门,打准了高房价的七寸。
当然,严厉的限购政策对于抑制投机投资需求是立竿见影的,但也要注意到其负面影响。“京15条”出台后,各地可能会纷纷效仿。如果长期实行以户籍划线的限购政策,有可能造成新的城乡户籍壁垒,不利于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也可能阻碍人口、人才的自由流动,甚至影响到吸引海外人才;还可能直接导致住房租赁市场的租金上涨(不过,笔者认为,租金上涨是暂时的,随着公租房大批投入市场,这种现象不会持久)。所以在此提个醒,政策制定者要对这些负面影响有所准备,提前拿出应对之策,把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限度。
尽管如此,在房价高不可攀、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风险的当下,实行严厉的调控政策是完全必要的,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