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回放 |
|
|
专家预计全年CPI为4%至4.3% |
经济参考报 2011-2-16 |
多位专家表示,在宏观调控政策将陆续显现效果的影响下,全年物价走势将“前高后低”,1月份CPI数据可能已接近甚至达到今年最高水平
。 |
统计局启用新CPI统计方案 |
中国新闻网 2011-2-15 |
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1月起,将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2010年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序列计算,同时实施新的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调查制度方法。 |
|
|
|
|
|
|
视
频 |
|
|
|
|
|
|
|
|
微博评论 |
|
|
·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 |
CPI的权重改变是有道理的。因为食品支出在总支出的比重下降了。 |
·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郭田勇 |
我也担心调整后的CPI水平会相对低一些。考虑到国内干旱粮价有上涨预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以及国内房地产将进入调整期等因素,未来食品类价格上涨空间比居住类要大。但从理论上看,这似乎并不影响调整的合理性。 |
· 北京大学人力资本所研究员 易鹏 |
因为CPI没有达到专家们预测的5.3而只有4.9,于是有人在质疑统计局数据失真时,也对CPI权重调整的方式进行了否定。我们要就事论事,统计局数据不准是老问题,是要批评。但也要看到统计局为CPI增加了1.3万调查网点,为了让CPI更合理增加了居住类,减少了食品类这种进步之举。千万别因噎废食! |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 |
CPI权重调整主要改变的是各个分项的加权统计方法,并不改变八个类别各自的价格走势和绝对水平,权重调整对1月份价格水平的影响十分轻微
,根据统计局的测算影响仅为0.024个百分点,显著低于市场猜测的水平,这意味着1月份CPI的回落是食品和蔬菜价格回落以及政策调控主导的。 | |
|
|
| | |
|
|
|
易宪容:1月份CPI统计数据的经济解释 |
对CPI体系的权数问题,笔者几年前就认为,以食品为主导的CPI体系严重误导央行货币政策决策。近20年来,不变的CPI权数已与巨变的居民消费结构背离,客观上需要调整权数,以使CPI数据更真实地反映物价变化。[详细] |
|
|
专家:CPI权重为何要定期调整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必然发生变化,食品价格权数的下调和居住价格的上调是大势所趋。[详细] |
|
霍德明:居住权重提高符合时代潮流 |
以前的数据是民以食为天,食的比重比较大,但根据全世界的经验,当到了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时候,食品类收入占的比重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这也反映了时代的演进,我们这次把食品方面的权重降下来,而把居住的权重提高,也是符合时代的潮流。[详细] | |
|
新权数构成尚待公开 |
|
|
|
邢理建:新版CPI数据须进一步公开透明 |
尽管改进统计方法系对民意的正面回应,但在更加公开透明的叙事语境下,回应方法本身仍有很大改进和提升的空间。譬如,对以下问题就应该做出更详尽的解释:为何食品与居住的权重调整是合理必要的?具体增减幅度之确定依据是什么?[详细] |
|
|
江德斌:新CPI权重方案应早点公布 |
从新旧指数对比来看,权重调整所引起的最终幅度变化并不大。从现实考虑,CPI权重的调整乃是顺势而为。但因事关民生,故每有权重调整,请早点公布。[详细] |
|
鲁宁:CPI数据尚需更完整说明 |
国家统计局对舆论和民意的正面回应值得肯定,但回应之方法本身仍有很大改进和提升空间。统计很专业,但别以为老百姓都是外行,统计信息包括方法的公开透明,即便作为向社会普及统计常识,也很有必要这么做,因为它是考量政府信息公开诚意和程度的一个显性衡量指标。[详细] | |
|
权重调整难掩通胀压力 |
|
|
|
刘晓忠:CPI权重调整难掩通胀压力 |
借助目前公布的CPI数字来佐证通胀压力是增还是减,实际上是用通胀之果推导通胀之成因,是为本末倒置。而要有效遏制当前日益聚势的通胀态势,必须通过货币政策来加以调节,而非单纯遏制某类具体商品价格的走势。[详细] |
|
|
陈序:CPI数据不是全部真相 |
虽然1月CPI升幅看起来并不很高,但北京对通货膨胀格外敏感。何况,数据没有完全体现出通货膨胀对很多中国人的实质影响。即使在调整权重后,CPI对于房价等资产价格上涨的反映仍很不充分。[详细] |
|
徐立凡:CPI最大意义乃合理安排民生 |
CPI不仅是政策转化的依据,更应是如何合理安排民生、提高民众福祉的标杆。从CPI居高不下的推动因素分析,这一轮价格总体水平上涨与过去最大的不同是,既不仅仅是因为热钱涌动,也不仅仅是因为货币过量发行,还新增了成本推动这一因素。[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