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张榜,一出观众稀少的戏
2011-02-16   作者:陈宁远(上海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今年1月CPI数据姗姗来迟,但同比增长4.9%的数据甫一公布,就遭到反对。反对者认为,这个略低于市场预期值的CPI,刚好低于某些教科书认为的CPI同比增长5%就是严重通货膨胀的定义,是国家统计局数据的故意回避行为,并不严肃。但这只是猜测,无从考量。
  对此,国家统计局答记者问时说,即使不改变统计权重,大约也没有突破5%的阈值,因为按老办法准确计算,增长率不过为4.918%。他们还按照老办法画了一张表,赫然挂在国家统计局的网站上,认为这次调整既考虑到经济运行和消费结构的改变,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持了宏观经济数据的连续性,值得信任。
  关于这个争论,要判断出谁正确,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因为统计口径的不同,是任何统计数据出现差异的天然理由。问题是你拿这个统计来做什么?或者说你准备用这些数据描述什么?
  比如你说这个按新权重算出的4.9%,虽然刚好低于某些教科书对严重通货膨胀的定义,但还是显示中国目前阶段的通胀压力很大。这的确很难反对。然而,通货膨胀不是CPI形成的,你反对这个CPI数据,或者你对这个CPI数据忧心忡忡,也用不着迁怒到国家统计局身上。要是真的对CPI数据做一番经济学分析,可能还会有学者做出这个CPI数据目前对中国来说很合理的结论。因为长达30年平均超过8%的GDP增速,世界少有前例,要将这种发展速度下的经济体的CPI定义在什么阈值上,才能确定它出现通货膨胀及严重通货膨胀,并不容易统一意见。
  即使我们同意5%的阈值,而观察是否出现严重通货膨胀还有别的角度,比如从货币现象出发,再如从资产价格(股市、楼市和期货市场)的角度分析,都可以言之成理地说现在有通货膨胀的压力,或者出现了通货紧缩。
  当然,它或许对宏观政策制定者有一定参考作用,但要说CPI决定了政策出台,好像也无特别的佐证。比如高度关注CPI的中国货币政策,哪一次出台都没声明称,其加息的百分点是根据CPI的变化幅度谨慎计算出来的。即使有好事的分析家要显得有学问,说有这样的CPI,就对应这样的利率或存款保证金率。
  至于CPI和中国老百姓之间,就更难以建立起某种可以看得见的联系。虽然老百姓每个月都听见它的声音,好像公信力权威得紧,但要把它和老百姓的生活挂钩,却又全无把手。看不出普通老百姓衣食住行消费的真实感受和它有什么直接关系。而且这是全国的宏观数据,每地每时、不同行业的人感受也难以一样。我在东北,你在海南,怎么就能将心比心地知道这CPI的光临,如何通缩了你或者通胀了我呢?
  也许有人会说,直接从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看经济宏观运行,当然容易挂一漏万。但统计学加权处理的CPI数据,就值得信赖吗?就算从统计学角度,国家统计局的CPI数据已在科学的最前沿,但要说这是中国经济生活的晴雨表之一,是中国老百姓消费实际水平的反映,也有点过于托大,显得有点幽默了。
  那些靠CPI变化指点江山的专家,很少想到CPI数据已经过滤了民生意义,把物价升降和老百姓的日子变成了抽象数据。30个月以来,CPI几乎月月创出新高,所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都找到理由翻着倍地涨,而工资——这个人力资源的价格却没怎么涨,两相反差中,普通老百姓支付吃喝拉撒的能力,大概是所有对CPI的分析中最容易被遗忘的角落。尽管CPI的定义是居民消费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要基本反映出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不过,CPI每月一次的例行张榜倒也折射了中国部分众生的相——专家在表现水平,政府觉得自己在履行职责;而老百姓或悲或喜,似乎都和这些水平、职责无关,甚至都不是CPI这出戏的观众。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新版CPI数据须进一步公开透明 2011-02-16
· CPI权重为何要定期调整 2011-02-16
· CPI未“破5”,货币政策奏效 2011-02-16
· 1月份CPI统计数据的经济解释 2011-02-16
· CPI推迟公布消除疑虑有何难 2011-02-1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王迎晖:连续降雪相当于一次加息·[思想]从进口产品量价看结构优化紧迫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