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稳定对中国物价至关重要
2011-02-14   作者:周子勋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近日,中央密集部署抗旱保粮的措施引起广泛关注。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扶持粮食生产的十条措施,被称为粮食的“国十条”。而紧随其后的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强调,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发展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础。
  不可否认,粮价是百价之基。可以看到,自从去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不断加速上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达1990年以来的最高位,该指数在去年6月至12月间上涨了32%,甚至超过了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
  国际粮价的大幅上涨,并不是单一的因素所致,这里既有供需基本面的因素,也有资金方面,特别是最近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价格波动更加明显。更不容忽视的是全球各地的恶劣天气。据了解,在澳大利亚,肆虐该国的洪水和飓风严重影响了其小麦产量。而作为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的俄罗斯,去年已决定到今年7月前停止麦类、玉米等粮食及其产品出口。去年实施谷物出口禁令的大麦出口第一大国乌克兰也正在不断减少对外出口的谷物数量。在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和第三大大豆出口国的阿根廷,拉尼娜现象导致该国天气持续炎热并引发旱情,影响了玉米、大豆的播种和生长。
  事实上,中国的粮食问题也难以独善其身。据了解,自去年10月以来出现的中国北方干旱至今仍未见明显缓解,进一步导致中国及全球小麦减产压力加大。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发出警告称,作为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中国正面临严重干旱,而这可能给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影响。
  中国目前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已经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由于城市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大城市在向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第一产业出现了大幅退化的趋势,农产品供给能力无法满足城市的基本需求,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除上海之外,全国一线城市的蔬菜自给率不足30%,北京的蔬菜自给率仅为10%,这种失衡直接提高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
  其次,中国目前的农产品生产格局出现严重的失衡,给中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风险,尤其是某一地农产品产量的高低往往可以左右全国某品种农产品的价格,比如东北的大豆、吉林的绿豆、山东金乡的大蒜,这些虽然带来了规模经济效应。但是遇到主要产地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整个全国的供应就出现严重不足。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仍有部分粮食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以大豆为例,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占中国食用油消费过半的大豆油,其原料大豆每年约65%-70%依赖进口,而中国进口大豆70%来自美国,因此美国的大豆产量和出口价格,对中国食用油的价格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中国市场的粮食布局。其实这种状况不仅是大豆,还有玉米、大米等大宗粮食商品都已与国际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在这种局势下,粮食稳定对中国的物价起着关键作用,中央强调保证粮食增产具有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短期的通胀管理,而且也有利于今年全年的管理通胀之落实。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台湾降低关税稳定物价 2011-02-12
· 稳定通胀预期就是稳定股市健康发展 2011-02-10
· 欧盟拟改革金融稳定机制 2011-02-01
· 商务部调查显示: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2011-02-01
· 武汉中商:门店客流回升稳定增长可期 2011-01-2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吴敬琏:改革要让老百姓富起来·[思想]周其仁:“伊拉克蜜枣”与治理通胀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