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我国经济增长需求模式转换的路径
2011-02-11   作者:李建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出口和国内消费需求均快速增长的结果,我国经济发展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我国出口面临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未来扩张空间日益缩小,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亟待从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化。目前我国人均GDP水平已达到全球中等收入水平,未来消费需求规模扩张和消费结构提升空间巨大,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需求模式转化的良好时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需要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和改善消费环境三方面着手。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因素,其中投资短期内是需求因素,长期看是供给因素。从需求决定论的角度看,投资需求的规模与结构,取决于消费需求和出口的规模与结构。因此,从根本上看,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需求是消费和出口。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1—2009年期间名义GDP(支出法)年均增长14.91%。这一持续高速增长是在消费和出口均快速增长的双重拉动下实现的。2001—2009年期间我国名义最终消费和出口(按本币计算)年均分别增长11.63%和16.58%,在消费和出口快速增长拉动下,资本形成总额年均增长18.82%。
  比较分析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的GDP增长状况可以看到,消费和出口增速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001—2009年期间中国和印度的消费和出口均保持了高速增长状态,两国经济名义增速也远高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名义GDP增速。同时,中国和印度的资本形成总额增速也远高于美国、日本和韩国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速。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和印度资本形成总额的名义增速高于GDP名义增速、GDP名义增速又高于最终消费的名义增速,而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最终消费增速高于GDP名义增速、GDP的名义增速高于资本形成总额的名义增速。这一现象是由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的差别造成的,是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反映。中国和印度经济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出口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提升,特别是对重化工业产品需求的提升,使中国和印度经济的乘数加速数(单位基础需求〈消费和出口〉的增加需要的投资)较高。但美国、日本和韩国均已进入发达阶段,居民消费结构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服务消费占比提高,对投资需求相对较少,美日韩经济的乘数加速数较低,单位基础需求(消费和出口)的提高需要较少投资。
  总之,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是由国内消费和出口均快速增长共同拉动的。我国消费持续快速增长,是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达到全球中等收入水平、消费需求进入快速扩张阶段的结果,也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需不足问题。在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投资率很高、消费率较低,只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具体体现,因为由我国投资率高、消费率低来评判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消费需求不足,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二、我国出口占比仍处于持续提升期,但提升空间日益缩小

  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在1990年以后进入快速提升期,从1990年的1.8%提高到2000年的3.86%,加入WTO后进入加速提升阶段,到2009年提高到9.62%,已接近日本和德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的历史峰值。从日本和德国发展历史看,我国出口占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但提升空间日益缩小。
  我国人口规模远大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人均收入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人均GDP只有3785美元,略高于2009年全球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水平(3344美元)。即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09年我国人均GDP也只有6407.84美元,仅相当于2009年全球平均水平(10706.19美元)的64%、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2730.9美元)的54%、高收入国家(36518.16美元)的19%。较低的收入水平意味着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依然巨大。
  作为人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创造巨大的国际贸易流量,我国进出口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还会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会超越德国和日本的历史高峰。但受国际市场规模相对有限的制约,未来提升的幅度与空间会不断缩小,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弱化。日本和德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的快速提升持续了25年左右,我国出口占全球比重的快速提升已持续20年。按日本和德国比重提升持续时间估算,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大约在2015年左右达到历史峰值,一旦我国出口占全球比重达到顶峰,我国出口增速将回归全球出口平均增速。按1948年到2009年全球出口年均增长10%左右估算,2015年以后我国出口增速将回调到10%左右的较低增长状态,仅相当于2000—2009年年均出口增速的一半左右,即2015年以后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会下降一半。

  三、实现我国经济增长需求模式转换的路径与政策选择

  面对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即将达到峰值、出口增速趋于下降的挑战,我国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根本选择在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增长从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的转换。

  (一)实现需求模式转换的关键在于扩大消费需求

  内外需双重需求驱动下的经济增长模式一旦遇到外需下降,经济增速将回调,国内居民收入也会下降,最终会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及投资需求的下降,由此很容易形成“外需增速下降→经济增速下降→居民收入下降→消费下降→投资下降→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在于遏制消费需求下降、稳定国内投资需求。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从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的发展模式转换,关键也在于如何保持国内消费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通过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弱化外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缓未来外需增速下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

  (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需从三方面着手

  从各国经验看,收入水平处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发展的时期,正是消费规模快速扩张、消费结构大幅度升级的阶段。目前我国人均GDP水平已达到全球中等收入水平,近年来我国消费已进入持续快速增长状态,未来消费需求规模扩张和消费结构提升空间巨大。目前我国出口占比尚未见顶回落,未来5—15年出口增速趋于下降,但仍有保持10%左右较快增长的可能,抓住当前国内消费进入规模迅速扩张、结构持续升级的时机,增强国内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需求模式转换的关键。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需要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和改善消费环境三方面着手。
  1.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
  居民收入是居民消费支出的决定性因素,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目前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偏低,企业营业盈余占GDP比重偏高,如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只有39.7%、营业盈余占比高达31.3%,而日本2007年雇员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高达76.3%、企业家收入(企业收入分配之后)仅占19.8%。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需要从改革要素价格、改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着手,合理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
  2.加大二次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保持适度的收入差距是鼓励劳动者积极性、提高社会效率的必要条件,但收入差距过大也会降低社会效率,抑制消费需求增长。目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不仅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内部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高收入阶层收入增加会刺激高档消费品消费需求的扩张,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但低收入阶层消费倾向远大于高收入阶层,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需求断层,抑制高档消费品向普通消费品、新兴产业向支柱产业的转化进程,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需要加大二次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城乡之间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政府住房保障机制,改善消费环境。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制约城乡居民扩大消费的重要制度性障碍。扩大消费需求,需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也需要加大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给力度,消除消费者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的后顾之忧,切实改善消费者预期。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依靠“群”模式,拯救全球化 2011-02-09
·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俄罗斯的当务之急 2011-01-31
· 价格虚高难承受 专营模式遭诟病 2011-01-28
· GDP亢奋的“中国模式”缺陷 2011-01-26
· 《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转型》近日出版 2011-01-25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吴敬琏:改革要让老百姓富起来·[思想]周其仁:“伊拉克蜜枣”与治理通胀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