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中国和欧盟近百位版权专家、版权执法人员聚集江苏南通,围绕“版权保护推动产业发展及数字环境下的版权执法”这一议题,开展专题研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围绕“版权保护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实体问题和法律救济”、“程序问题:证据调查与收集”三个主题展开。其中,版权保护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南通经验”,成为会议关注的重点内容。
中欧知识产权合作项目(二期)的项目顾问米默勒认为,南通以家纺产业版权保护为突破口,为完善国家层面上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尝试。之所以选择在南通举办研讨会,是由于南通家纺市场作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首个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在版权保护方面的优秀经验已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向全球推广。通过研讨会,与会专家将更进一步了解南通在版权保护推动家纺产业发展方面的具体实践。
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南通市通州志浩和海门叠石桥自发形成的两个家纺市场,经历了从盗版泛滥到自觉维权的曲折过程,先后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镇村级版权管理基层组织和第一家专业市场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法庭,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版权管理、保护和登记机制,带动了两个家纺市场的做大做强。两个乡村家纺市场的做法,引起国家版权局和WIPO的高度关注。2009年,WIPO将南通确立为全球首例版权保护优秀示范点,并与国家版权局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调研。经过8个多月的调研、论证,形成了《南通家纺产业版权保护调研报告》。目前,两市场年交易量近千亿元,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家纺市场之一。
早在2010年7月9日,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国家版权局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全球发布《南通家纺产业版权保护调研报告》。这是迄今为止WIPO首次对一个国家特定地区和行业进行专项调研并发布报告。WIPO总干事费朗西斯?加利在报告序言中说,该项研究关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知识产权如何提升产品和产业的实际价值,希望“南通经验”向对此感兴趣的其他国家及合作伙伴推广。WIPO助理总干事克拉克对“南通经验”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南通经验”是WIPO和中国同事们共同完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调研项目。这个典型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南通的创造性作法已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精彩亮点,将大大改善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形象。
“南通经验”到底是什么?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形象地比喻,“实际上就是个故事,是从一个自发、无序、低水平的布匹市场,逐步发展成为自觉、规范、高效家纺城的过程中,版权保护制度发挥积极作用的故事。”版权保护“南通经验”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版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令人信服地说明版权保护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它“正面回应了某些国家对我国保护知识产权不力的荒谬指责,塑造了一个诚信、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在调研报告序言中,以《南通经验世界共享》为题写道:南通家纺市场版权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用事实回答了“知识如何创造财富”的问题,为版权产业发展树立了好的典型。“这个典型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一份贡献。”
早在2008年,国务院就审议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把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基本战略的高度来推进。版权保护“南通经验”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的成功引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和产品的创新,尤其是家纺产品的版权保护,为江苏南通打造中国家纺版权贸易平台,创立外向型经济,由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向知识产权贸易转型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版权保护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必须依靠切合实际的、科学的、规范和严密的程序设定,才能逐步在实践中形成版权保护体系,在制度保障下将版权服务与保护的任务落到实处。
“南通经验”标志着中国版权已从被动保护阶段转入版权创造、使用和保护并重的阶段。它的启示性在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之路,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有效运用包括版权在内的各类智力成果,最终实现科学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