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事在家乐福病根在中国市场
2011-02-01   作者:傅达林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收取高额进店费、虚构产品原价、员工工资12年不涨……最近各种负面消息缠身的家乐福再受到迎面一击,国家发改委日前宣布,家乐福在部分城市的连锁店涉嫌价格欺诈,发改委已责成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罚。除家乐福之外,沃尔玛也卷入此事。
  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一些外企似乎很能“入乡随俗”,懂得要在中国立足只需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即可,除此之外,什么法规制度,什么消费者权益,似乎都可以弃之不顾。“得罪谁都不能得罪政府”,成为他们在中国的“经营之道”。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一些犯规企业的“道歉”往往不是建立在对市场经济法则的遵从基础上,也非建立在对消费者权益的敬畏基础上,而仅仅是出于政府部门的威慑。
  这一方面恰好说明,我们市场经济本身仍旧缺乏足够的规则意识,规范市场秩序的法规还不健全,在一些可操作性的末端缺乏一种“较真”的精神,很多时候留下了恶性竞争乃至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空间。360和QQ爆发的利益之争,拿消费者权益当牺牲品,也是典型的例子,而其最终的化解也不是基于法规的权威或是民意直接起作用,相反却是高层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这一次同样也是国家部委出面,虽说以行政权威化解了一时冲突,避免消费者权益继续遭受侵害,但却很难从根本上确立起市场经济的法则,对于法治型的市场经济的培育而言并无多大建树。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我们的行政执法太过松软,对于市场经济法治底线的维护不严。为什么在那些已经形成价格欺诈事实的诸多城市,早先未见有价格主管部门介入调查并作出处罚呢?长时间的价格欺诈缘何一直脱离执法监管的视线?
  市场经济本身是一套严明而权威的规则系统,其中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提供明确而无歧义的规则体系,更要求各个地方的行政执法主体能够始终如一地肩负起检查监督的职责,否则,再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则也只不过是一个可松可紧的“橡皮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家乐福多收费顾客退款遭围殴 2011-01-31
· 消费者存疑:“50万元罚单”能否让家乐福痛改前非 2011-01-31
· 网民:家乐福沃尔玛价格欺诈的成本太低 2011-01-31
· 家乐福五门店分别被罚50万 网友争晒“受骗记” 2011-01-30
· 上海向家乐福三家门店各开出50万元罚单 2011-01-3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梅新育: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