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杭州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3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186元,分别增长11.8%和11.5%。对此,不少政协委员大呼我们的收入被“平均”了。有委员直言不讳道:肯定就是不少有钱人的收入被平均了又平均,最后得出这个数据。 近年来,各地公布的平均工资普遍遭到民众质疑,这是因为许多城镇居民的收入根本没有达到平均工资的水平。平均工资增长如同人均储蓄增长一样,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人的财富状况。虽然,一个地方的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是显示当地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正因为如此,公众的疑惑和质疑愈发强烈,我们真实收入怎么就被这个表面华美的平均数所遮蔽了呢? 任何一个统计指标都有它的作用和意义。如:社会保险金征收、基本养老金和退休费发放、最低工资标准、人身损害司法赔偿等,都与平均工资数据相关。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多数地方的石油石化、煤炭、通信、交通运输、金融、电力等具有垄断性质行业员工的收入,是当地平均工资的3到4倍,如果加上工资之外的各种“隐形收入”,实际收入差距可达5倍乃至10倍。以此来看,平均工资的统计数据不过是给低收入者戴了个“平均工资”的高帽,给高收入者打了掩护。 根据现行统计制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统计范围中,尚未包括城镇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但目前在私营企业工作和从事个体经营的人群也很庞大,并且这些从业者普遍收入较低(特指私营企业),因此,理应将这部分人群的收入纳入平均工资数据。这对于某些部门热衷使用平均工资才更有科学性和实际性。 因此,如果非要搞出个平均工资数据,我认为平均工资数据统计必须细化一些,分地区,分行业,分部门的细致分类,比如收入达到3万有多少,2万有多少,1万有多少?哪个行业收入最高,为什么会高?等等。如此,我们不但能看清数据本身,以及平均工资掩盖的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域之间在工资标准上的差异,还会使后期的政策与民情实现对接,成为收入分配改革更科学的佐证与指南,实现平均工资统计惠及民生、稳定发展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