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子晚报》报道,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了“2011年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年度报告。报告预测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将难以维持高速增长,增速将回落,但价格水平仍将上涨,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预计将增长12.77%。 笔者发现,此前另一家研究机构的预测却是相反的结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等机构日前发布的预测报告指出,在楼市新政持续的基础上,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楼市调控加码,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资金链将出现严重问题,房价将出现接近20%的下滑。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研究报告称,我国房价从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1年上半年同比增速将逐渐下降,到2011年上半年进入负增长区间,本轮宏观调控措施将在一线房价下降20%之后逐渐放松…… 同一家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也疑似自相矛盾。中国社科院发布研究报告预计“2011年一线房价下降20%”后不久,又发布相反预测结果:社科院2011年《经济蓝皮书》说,今年全年住宅价格涨幅达到15%。 中国当下房地产信息披露的不争生态是:由于渠道众多主体各异,利益攸关方及代言人出于各自利益博弈计,信息发布“百家争鸣”像雾像雨又像风,一头雾水的老百姓大抵早已习惯了“八折说八折听”。相对而言,对来自官方权威机构的预测信息他们多半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尽管将信将疑但还不能不放在心上。 权威房价预测矛盾重重如属偶尔,或许无有大碍,时常发作则危害不容小觑。房价预测信息南辕北辙让公众无所适从无从参考,势必导致公众购房投资行为的盲目性和非理性,也不利于政府楼市调控政策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由于权威房价预测发布者多属官办研究机构,代表政府声音,如果连他们对房价的预测都矛盾甚多,怎能让公众对调控政策建立信心?决策者又如何依据? 官方权威预测机构是政府决策的智囊,提供给政府信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当前中国楼市处于“屡涨屡调屡调屡涨”困窘情势下,官方权威研究机构发布预测报告更当慎之再慎。笔者看来,假如研究者一时难以提出科学报告,不如宁缺毋滥;若研究机构间预测分歧差异过大,应该先坐下来会商,消除分歧,有了一致意见再行发布。总之,在楼市预测信息披露上,民间机构及学者个人可以“百花齐放”,但代表政府声音的官方研究机构却不宜“百家争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