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回放 |
|
|
网民:“破发潮”下股市扩容应调控 |
经济参考报 2011-1-26 |
网民指出,股市扩容,但近期进来捧场的不多,市场资金明显是力不从心了,证监会是不是应该把握一下增发节奏了? |
破发潮成新年新风景 |
经济参考报 2011-1-20 |
2011年以来新股尤其是创业板和中小板新股的屡次首日破发,已经成为A股市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业内人士认为,新股持续的首日破发或意味着大盘将步入阶段性底部区域,同时也将倒逼发行人和询价机构更为谨慎的定价,投资者的打新热情也将暂歇。 |
五新股上市全部破发 |
和讯网 2011-1-18 |
18日沪市与深圳中小板分别又有1只、4只新股上市。受大盘弱势影响,五只新股均出现开盘破发,其中N亚太科开盘跌幅17.50%居首。 | |
|
|
|
|
|
视
频 |
|
|
|
|
|
|
|
|
微博评论 |
|
|
· 国信证券分析师 唐永华 |
20年来,中国股市在资本规模上实现了自我超越,但质量上还差强人意。超量的IPO,融资近6000亿元,但新股发行方式却是千疮百孔,“三高”(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和高超募额)已病入膏肓。 |
· 网友“陈光江苏” |
其实关于新股,近期市场的诟病不少,“三高”发行推高市场估值、超募浪费市场融资资源等是诟病重点。但目前的新股发行节奏之快,对市场造成的抽血效应之大,更应该引起重视。 |
· 网友“微风过顶” |
新股‘三高’发行让大股东、创投、中介等所有发行利益方都受益,而新股破发对他们影响甚微,只有中小投资者受损失,中国资本市场受影响。 |
· 网友“fatty13” |
破发完全是竞价机构所导致的,只要看超募比例就一目了然。要想不破发,就得解决三高问题。但解决三高,又导致新股申购的无风险套现。这充分显示A股依旧是赌场。 | |
|
|
| | |
|
|
|
熊锦秋:导致新股发行“三高”的八个原因 |
健康的股市犹如一架严密精巧机器,各个环节相互咬合制约,一环套一环,原材料是资本,产品是包括资本利润在内的诸多回报。当前我们的股市各方面机制都掉链子,多数环节基本都落套,综合起来这些都是诱发新股发行
“三高”怪症的病因。[详细] |
|
|
黄湘源:“重融资轻回报”导致“三高” |
股市“三高”的产生,与其说是发行定价制度市场化惹的祸,还不如说是“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定位所使然。这种由行政之手操控的“市场化”就成了某些圈钱寻租活动最理想的牟利机遇。[详细] |
|
俞悦:解析公司投行询价机构利益江湖 |
不可否认,新股发行的“利益江湖”中,上市公司、券商投行及参与询价机构是利益链条上的重要环节。A股市场的急速扩容,上市公司、券商投行及打新机构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新股发行上市中存在的利益分配格局,决定了相关利益者具有高定价、高报价申购的冲动。[详细] | |
|
规范新股发行询价 |
|
|
|
皮海洲:从两方面规范新股询价 |
面对新股破发潮,从两方面规范新股询价制度迫在眉睫:一方面是从投行的角度进行规范。正如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所表示的那样,“三高”现象频现的主要症结在投行;另一方面是从询价机构的角度进行规范。[详细] |
|
|
叶檀:建立新股发行询价机构黑名单 |
目前的新股发行市场对于询价机构既无约束又无惩戒,只是依靠询价机构的道德自律,无异于“三高”发行的帮凶,口头上十分严厉,暗地里却在鼓励发行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详细] |
|
姜山:破发潮下,给投行更大自主配售权不可取 |
由于很多询价机构报价者和最终利益获得者并非是同一主体,管理学上的代理问题十分突出,因此给予投行自主配售权力,非但不能通过加大其对单一配售对象的责任而使其谨慎定价,反而可能在市场不认同的情况下,通过暗箱操作,发出不合理的价格。[详细] | |
|
不宜回归“窗口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