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的“天价过路费”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物流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25万亿元和2.7万亿元,与“十五”末期相比,双双实现了总量翻番,年均分别增长21%和16.7%。(据1月25日《中国经济导报》) 但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其中最为严峻的当属过高的物流成本。最新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要高出一倍。考虑到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进入持续上升期,况且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盲目地在工业生产领域上规模、上产值,带来的效益可能并不会高,若是通过产业链重组,降低物流成本,就可以提高效益,对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因此,说物流成本过高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毫不夸张。 从目前的情况看,现行的收费公路政策推高了物流成本。据世界银行2007年2月公布的研究报告披露,中国车辆通行费占人均GDP比例超过2%,居世界首位。数据同时显示,当前中国各种过路费、过桥费已高达运输企业成本的三分之一,比发达国家要高出一倍左右。 事实上,因公路收费带来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也在不断推升物价,成为CPI上涨的助推剂,正在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比如2010年12月1日起,全国所有收费公路对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费放行。该政策实施后,菜品批发价就应声下降10%左右。 面对种种对“高价”公路收费的质疑,有关部门曾作出降低收费标准的承诺,不过却表示要延长收费年限。这显示出公路收费利益链条已经固化,公路的逐利倾向正在遮蔽其公益属性。殊不知,虽然公路收费多少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却增加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运输效率、阻碍资源和商品的流通,实际上反而影响了经济发展。 油价上涨也是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一般估算,燃油费用大约占物流企业成本的40%以上。但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在部分物流企业中,油费大概已经占到企业成本的近50%。在严寒天气、工业需求回升、政治战略需求及欧佩克限产的共同作用下,油价突破欧佩克主席所预言的100美元的关口、并迭创新高的概率相当大。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以国际原油价格作为参照,国内油价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这将在较长时间内对物流成本提供向上支撑。 另外值得重视的是,由于物流行业业务涉及运输的各个环节,规模越大的物流企业所涉及的各省市区域就越多,它们往往在各地成立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因此就会面临“重复征税”的烦恼。同时,现行营业税的税目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与服务两大类:运输类(装卸、搬运等)的营业税税率为3%,服务类(仓储、配送、代理等)的营业税税率却为5%。不同环节的营业税率不一致,不仅不利于税收征管,也容易出现重复征税,不利于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 尽管国务院通过的“物流业振兴规划”早在两年前就已出台,但总体规划偏重于兴建物流中心、加大投资力度等,而方便落实、有助切实降低物流成本的具体细则却迟迟未见踪影,使得困扰物流业发展的许多政策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值得庆幸的是,据媒体报道,物流产业振兴规划细则已上报国务院,预计不久将公布,届时将从税收、土地、车辆管理、改善行政管理、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等方面,为物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