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购就约谈”的威力有多大?
2011-01-23   作者:舒圣祥  来源:燕赵都市报
 
【字号
  近日,住建部已经要求2010年年末房价上涨幅度较大的一些城市出台限购令细则。与2010年出台限购政策的首批16个城市不同,新一批的限购城市均属于二三线城市,这些城市正是2010年12月份全国楼市成交量大幅攀升导致房价新一轮反弹的主角。据透露,一位副部级官员在1月中旬的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将向地方官员施压,“不限购,就约谈”,并称在一周之内便能看到效果。(1月23日《重庆晚报》)
  长期来的楼市博弈格局,清晰显示出一个基本的共识:落实地方政府责任是楼市健康的关键所在。而在所谓“史上最严厉调控”之下,房价仍旧呈现出疯狂的逆势上涨趋势,重要原因之一无疑就是: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出现了明显分野,中央调控楼市意图在地方层面未能得到有力落实,而是遭遇了或明或暗的“肠梗阻”——“不限购,就约谈”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明乎于此,限购令的有效性究竟几何,甚至根本不值得探讨;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能不能真正下决心去调控楼市。如果地方只满足于在表面上应付中央要求,又在本质上极力维护楼市上扬态势,那么再严厉的调控新政恐怕也将被化解于无形。市场的天平在有话语权的一边加入了太多的附着利益,没有话语权的另一边,利益自然无法保证。唯有地方政府真正站在中立位置,真正意义上的楼市调控才算开始。
  也许可以这样说,中央要想成功进行楼市调控,首要前提必须是统一中央与地方的利益诉求,让调控政策在地方得到无条件、无折扣地主动落实。否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调控,只能是深陷“越调越涨”困局不能自拔。就拿限购令来说,为什么那么多“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没有积极跟进出台限购政策,因为这与他们的私利需求不相符,他们根本就不想打击楼市,而只想继续维持房地产的经济支柱地位。与千丝万缕的私利诉求相比,被部委约谈简直算不得风险。
  众所周知,在调控楼市上,无论民意如何沸腾,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只当是耳旁来风,来自民众的监督压力甚至可以说基本不存在,唯一的约束力只能是依靠自上而下的强力问责监管。针对楼市调控也好,针对保障房建设也好,有关部门高官曾多次作出调控不力将问责、保障房建设不力将问责之类的表态,可是事到如今,竟然从未有地方官员因为楼市调控而被问责,几乎所有的问责表态最后都成了“放空炮”。
  相比问责,约谈是否会更具有实际威力呢?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两者的区别之一也许应该是:问责更多是公开的,而约谈则是幕后的。不对外公开的上下利益内部妥协,与有问责之名而无问责之实,某种意义上很可能正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既然楼市数据都明摆在那里,为何不能公开来上几次有影响的问责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房价调控不可能通过“限购令”完成 2011-01-24
· “不限购,就约谈”应在阳光下进行 2011-01-24
· 二三线城市限购令关键在于执行 2011-01-24
· “救火”式的限购令难当重任 2011-01-24
· 楼市“限购令”扩展至二三线城市 2011-01-2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梅新育: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