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1月19日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随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获得了新的定位。这是1997年以来,中美关系第二次正式引入“伙伴”概念。 1997年10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宣布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美双方第一次使用“伙伴”用语。此后,2005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访华,中美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2006年4月20日胡锦涛访问美国,发表“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讲话。 中美关系13年多次定义的过程,折射出的是中美关系不断调适的过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被正式写入今次的《中美联合声明》,这与奥巴马访华时双方公布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的表述略有不同。正如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所说,这是中美在建设“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的定位上又往前跨越了一步。 中美关系有着高度的复杂性。一方面在经济领域以中国为供应方,美国为需求方的合作形态已经确立,双边贸易额去年突破了3800亿美元,但另一方面,美国在货币、贸易、对华高科技解禁、中国对美金融和贸易投资等方面仍然壁垒林立;一方面,中美在全球反恐和防止核扩散等方面的合作在深化,另一方面,双方的安全互信级别仍然较低,对地缘政治的利益诉求存在不同。 作为近十几年来全球最为重大的外交课题之一,中美两国的关系定位一直为世界关注。对两国特别是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要求中美两国必须搭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战略框架以实现自洽和互洽,让双方的合作级别得到持续提升的保证,让双方的竞争界限得到合理的设定。“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此做出了新的解答。中美之间虽非盟友,但也不应成为敌人和对手。“合作伙伴”体现了“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的本质特点,显示双方是致力于合作的伙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美新“伙伴关系”既“务虚”也“务实”。比如联合声明在经济领域提出了中美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这一概念,这个说法在2008年底的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平台上就已提出,迄今已有两年多的“打磨”。这一表述,有务实的含义,同样也有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预留空间的设想。 中美关系,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后危机时代,能否继续合作改善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能否通过“伙伴式关系”管理使人民币汇率和贸易方面的争议不至于失控?这些问题通过新的定义得到了回答。如果“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义得以顺利解读,那么不仅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合作有望避免“雷区”伤及深层关系,而且也可为提升较低层级的合作水平打下基础。 中美关系的新定位表明,通过各个层次的合作和对话扩大利益交集面,让中美关系的波动曲线尽可能平滑下来,波动周期尽可能缩短,仍是主要思路。实际上,这也是让双边关系的稳定成为常态,让各自核心利益得以维护的不二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