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中石油2011年工作会议上,总经理蒋洁敏对外披露,2010年,中石油利润达到了1676亿元。若按天计算,则相当于每天狂赚4.59亿元。 但与高额利润截然相反的是,连续数年来中石油都在以亏损之名向国家申请补贴,仅2008年就获得国家财政补贴157亿元。在2005年和2006年,中石油的利润额分别高达1333.6亿元、1422亿元,号称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但依然获得了财政补贴。 说来也简单,中石油申请财政补贴的理由就只有一个,即由于海外原油价格上涨,导致公司炼油板块业务经营亏损,所以需要财政补贴。据此而论,尽管2010年详细年报数据还未公布,但是有鉴于去年海外原油价格明显上涨,因此中石油再度有财政补贴入账几无悬念。问题是,如此补贴申请及获批逻辑实在令人费解至极。 石化巨头的补贴申请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任何企业都是以一个整体来经营生产,同样道理,评价企业的盈亏与否也必须要以企业整体衡量,不可能以部分业务盈亏来判断企业盈亏。举个例子,随着网络市场销售火爆,很多传统形态的企业都开展了网络市场业务,囿于经营能力、技术水平和市场进入偏晚等因素,多数传统企业的网络业务都是亏损的,但是这些企业都只会依靠传统业务盈利来维持新业态,断然不会去琢磨申请财政补贴。 当然,石化企业可以号称是由于行政部门的成品油价格管控导致其炼化板块亏损,所以需要财政补贴。但是按照同样的逻辑,中石油的千亿暴利也是依靠行政管控所赐予的垄断地位而来,那么是否意味着,应该把全部盈利都上缴财政呢? 值得一提的是,炼化亏损业务补贴不仅无法消弭垄断企业的欲望,反而会因为市场逻辑被扭曲,最终成为鼓励垄断企业肆意扩大亏损的推动力量。中国半数原油依靠进口,而且中国需求对于国际市场油价影响巨大。按照一般的市场逻辑,如果国际原油价格大涨,完全可以通过加大国内原油开采、减少进口来规避价格风险。但有关报道显示,国内原油进口规模往往和国际油价趋势同向变动,长时期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越高,原油进口越多,油价下跌,反而持续观望。究其原因,既然能够依靠财政补贴去弥补炼化亏损,垄断企业根本就没有动力去削减和控制亏损额,由此导致必然会出现“买涨不买跌”的市场怪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