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开业半年的山东省临沂农民工“一元公寓”,因网上传言“即将被拆除”而再度引起网民关注。新华社记者调查后发现,“一元公寓”将被拆除不过是误传,对于民间自发形成的“一元公寓”,临沂市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办理相关手续都是一路绿灯”。 这个“一元公寓”此前曾引起过媒体和网民的高度关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是一个农民工自发承包经营、供给刚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租住的“公寓”,租金每天仅仅1元。 但这次,不少网民之所以愿意相信“即将被拆除”的传言,或许原因有二:其一,此前有报道提到,“一元公寓”的创办者面临亏损,已经难以为继。网民依据自己的常识来推断,如此低廉的价格难以长久支撑一个“公寓”的存在。 其二,按惯常的对“公寓”的理解,临沂这个“一元公寓”的居住环境可以称得上“恶劣”了:一栋5层楼的废旧厂房,像毛坯房,楼梯没有安装护栏,窗户上一面罩塑料薄膜、一面是玻璃,这样破败的环境实在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现状不相吻合,人们担心会不会因为影响“城市形象”而被拆除? 可实际上,对很多农民工而言,这已经是一个相对理想的“蜗居”之所,这里有政府部门赠送的绿军被、有24小时热水,尽管很多城市市民看到这些或许会感到心酸,但是就是这样的条件,居住的农民工说“比住桥洞暖和多了”。 城市化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眼下,我们还少不了“一元公寓”。一方面,刚进城的农民工,有个居所就很满足,不敢奢望高楼大厦;而对于“一元公寓”的经营者来说,对扭亏为盈是有把握的。这个看起来有些破败的“一元公寓”,实际上实现了多赢。 当然,我们应该呼吁政府给农民工等底层民众提供更好的安居场所,但也应该珍视民间自发的这种“互救行为”。这个“一元公寓”的价值不仅在于给农民工提供一个便宜的遮风挡雨的住处,还提供了方便农民工找工作的平台。“一元公寓”的真名其实是“临沂富民劳动服务中心劳务市场 ”。这个“劳务市场”的出现,缓解了此前几千名农民工聚集在马路附近,围追车辆找工作的局面。 从此事也可以看出,民间更懂民间的需求。民间自发形成的这种运营模式,自有其心酸的智慧,是政府行为的一种必要补充。 据报道,临沂市已经计划在“一元公寓”附近选定新址新建一处零工市场,可以满足1500余名劳动者住宿和求职。这个新的零工市场从功能上来说,应该可以替代现存的“一元公寓”。但其今后采取什么样的运营模式目前还没有确定。我们也希望,不要在最基本的价格问题上对农民工设置高门槛。 “一元公寓”创办人希望这样的模式能继续下去。我们也期待当地政府新建的零工市场能从中汲取有益经验,或者不妨如专家所建议,采取减免税费等鼓励政策,引导社会用市场化手段来运营这个为农民工服务的新市场,办成一个更舒适的“一元公寓”。 当然,“一元公寓”对更多城市来说,或许只是一个象征词汇,它应该是“低廉住房”的代名词,以此作为比喻,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城市需要给低收入人群提供低廉的居所。如果有一天,政府能够提供充足的廉租房让打工者居有定所,“一元公寓”自然会从城市里消失,但眼下,显然还不是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