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引用权威专家消息透露,近期将出台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将首次聚焦水利建设,这也将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8年关注“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将明确提出了“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这是自2004年到2010年连续7年把三农问题作为头号议题之后,首次转向更加具体的水利问题。这个转变虽然与以往直接提三农有所变化,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这个转变不仅没有把三农问题抛开,而且把这些问题更加紧密地集合在一起。事实上,这个细微的转变,显示出中央在涉及三农问题上的一个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说明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更加贴合实际、更加灵活了。因此,虽然一号文件的主题不是三农,但是聚焦水利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夯实中国农业发展的根基,这也是与我国的现实国情相吻合的。 首先,新世纪关于“三农”的7个中央“一号文件”,其核心思想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通过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使农民休养生息,重点强调了农民增收,给农民平等权利,给农村优先地位,给农业更多反哺。在这个政策的带动下,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切实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潜力在通过了近7年的刺激之后后劲已经明显不足。 可以看到,虽然粮食的产量持续增产,但是我国粮食供给却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由于城市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大城市在向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第一产业出现了大幅退化的趋势,农产品供给能力无法满足城市的基本需求;二是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生产格局出现了严重失衡,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风险,一旦遇到主要产地发生自然灾害之时,整个全国的供应就出现严重不足。要实现粮食的根本性问题的转变必须从我国农业生产的根基出发,而水利问题是农业生产的命脉。 其次,近年来持续大范围的气候灾害直接警示了当前我国水利发展面临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着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等致命弱点,水利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据统计,在“六五”、“七五”计划,全国水利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4%、2.5%,低于改革前“四五”、“五五”时期的4.8%、5.7%水平。“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加大了财政支持以偿还“十五年”欠下的“水利投资债”。在“十一五”期间,农田水利建设吸引投资高达3624亿元,相当于之前十五年的投资额总和。 不过,从实际现状来看,虽然水利投资有所加大,但仍然薄弱。据今年3月份审计署发布的2010年第5号公告称,2006年~2008年我国农村饮水工程投资433亿元,其中西南地区是农村饮用水安全资金投放的重点地区。然而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供水水质合格率偏低、运营成本偏高、管理维护不到位和工程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效果。引起关注的是,审计延伸调查的575处农村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中,有42%的工程未享受到国家电价优惠政策。审计调查的103个县中,有83个县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 当然,基层官员为追求任期政绩,常常把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挪作他用。在他们看来,最瞩目的政绩是招商上项目。一些地方甚至将配套资金缺口转嫁到农户身上,导致群众自筹比例增高。不难看出,在兴修水利这个问题上,某些基层官员的忧患意识缺失才是要害问题。 由上所见,适时提出更具针对性解决水利问题是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安全保障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