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日前,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在深圳市市民中心举行启动仪式,宣布深圳壹基金正式成立,成为中国首家成功转型的民间公募基金。 壹基金由李连杰创办于2007年,之前一直作为专项基金挂靠在中国红十字会旗下。没有独立的公章和账号,就不能直接面向公众募资,资金支出审批相当繁琐。最近,壹基金在深圳“华丽转身”,终于具备了独立向公众募集善款的资格。选在2011年1月11日举行启动仪式,也与李连杰先生最初设计的“每人每月捐一元”、积小成大的公益理念相吻合。 壹基金的成功转型,与李连杰先生持之以恒、敢闯“黄灯”的努力有关,也与诸多知名企业家和政府主管官员的支持有关,更得益于深圳市是民政部授权的社会组织登记改革的“实验性”特区。公众在为此欢欣鼓舞之后便会发现,壹基金的经验和模式很难被复制,中国更多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还是要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在许多国家,民间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为民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公共产品。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在1995年,22个国家的非营利部门就提供了1.1万亿美元支出,其从业人数已占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的27%。可在我国,由于当前政策法规的限制,民间非营利组织很难获得独立法人地位,没有了“准生证”,潜能自然难以发挥。 在笔者看来,当前中国社会有两个主要矛盾,一是匮乏的公共产品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滞后的制度设计束缚了民间的活力。要解决这两个矛盾离不开制度创新。摘掉套在民间组织头上的紧箍咒,让民间和政府一道提供公共产品,才能让公共品的数量和质量更能满足人民的需求。 这种现象不仅和作风、习惯有关,还和现有制度有关。只有对现有社团管理制度进行公开讨论,理性反思,才能让特区试点工作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只有使制度土壤不再贫瘠僵硬,才能让像壹基金这样的民间公益之树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