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通货膨胀预期是公众对通货膨胀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通常,通货膨胀预期会刺激微观经济主体的消费,减少储蓄,进而在短期内对经济的增长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但这种刺激效应难持久。 2010年11月,全国CPI同比上涨5.1%,创出28个月以来的新高。尽管2010年1-11个月CPI为3.2%,仍在目标内,但居民通货膨胀预期明显增强。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为1999年第四季度以来最低,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加剧。持续强化的通货膨胀预期在短期内刺激消费增长,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持币行为产生较大影响。 从消费看,2010年7月份后,单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超过3%并继续攀升,同期各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明显增加。与此同时,2010年以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无论是单月还是累计增速均超过2009年。可见,物价上涨至少在名义上刺激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从微观经济主体的持币行为看,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流通中现金需求明显增加。首先,流通中现金存量明显增加。截至2010年11月末,流通中现金余额为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月度流通中现金同比增速较2009年约提高2-3个百分点。观察最近一个通货膨胀时期(也即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的流通中现金运行态势,不难发现这一阶段的流通中现金明显增加。流通中现金的明显增加,一方面反映出微观经济主体随时进行交易的意愿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也能侧面反映出2010年以来农产品投机较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在农产品收购环节多为现金支付。第二,活期存款增长持续快于准货币存款。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国活期存款余额21.2万亿元,同比增长23.2%,较同期准货币增速高6.6个百分点。2009年9月以来,全国活期存款增速持续快于准货币增速。活期存款增速持续快于准货币增速,反映出持续负利率状态下,企业交易性的货币性需求持续增加。第三,M1与M2的倒剪刀差继续维持。2009年9月以前,M1增速慢于M2增速。2009年9月以后,M2增速开始低于M1增速,2010年,M1与M2的倒剪刀差有所缩小,但在通货膨胀下,M2中的部分准货币向活期存款转化,促使M1增速仍维持在20%以上的高位。 总体看来,通货膨胀预期在短期内确实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微观经济主体持币行为的变化,反映出交易性货币需求增长以及对流通中现金需求的增加,在短期内有助于实体经济交易的活跃。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最终受到居民收入的硬约束。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放缓。2010年1-3季度,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较上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住房价格的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产生挤出效应,积攒首付款和偿还按揭贷款本息的努力将会抑制贷款购房群体当期和未来的消费需求。 事实上,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2010年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3.9%,较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另外,从外部需求看,虽然2010年上半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复苏影响较大,但在欧盟各国以及IMF的积极救助下,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总体似有缓和迹象,但不排除政府债务危机有可能在欧元区某一成员国突然爆发,近期爱尔兰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即是例证。美国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经济增速仍将在低位徘徊。综合来看,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难以在2011年实现较快增长,美、欧致力于扩大出口的政策导向也会对我国出口市场的稳定增长产生较大影响。由此可见,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约束,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不容许存在半点懈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