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乐园将在今年5月大规模开工,这座乐园将不仅拥有与全球迪士尼一致的设施,还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1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迪士尼进军中国大打“本土”牌,对中国文化而言是一种无法回避的挑战。必须承认,作为美国文体创意产业的旗舰,迪士尼历经十年谈判进军中国市场,其直接动因当然是巨大的利润诱惑。 “让孙悟空与米老鼠共舞”——这是迪士尼集团代理执行主席向人们描绘的中国市场营销手法。其实迪士尼的这种“本土化”营销手法早已在动漫产业上屡建奇功。《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取材自中国的迪士尼动画不仅让中国人大呼过瘾,而且横扫全球票房。这一现象也曾引发国人热烈的讨论,中国动漫产业对于传统文化金矿的无能为力由此可见一斑。据业内统计,2010年中国动漫市场的规模高达208亿,2011年将进一步增长,而眼下,《功夫熊猫2》等8部进口动画片将大举进军中国,但我们尚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动画片与之抗衡。不难想象,迪士尼的“中国元素”动画将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大的份额与成功。 上海迪士尼项目对于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一样充满了期待,在他们眼里,中国的孙悟空就是美国的米老鼠,比起熊猫和花木兰,孙悟空更能打动中国人,更让孩子向往与崇拜,这就不难理解他们会选择“让孙悟空与米老鼠共舞”,两面出击确保成功。而堪称“中国符号”的孙悟空,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既然未能被我们自己的文化企业包装与开发,不能依靠国人自己来弘扬和宣传,在可以公平竞争、无需坚船利炮就可以打开的文化市场上,你又怎么能禁止别人的开发与利用?当传统文化要假他人之手,经过“本土化”后再“回归”中国时,我们不仅流失的是经济利润,更会丧失一笔精神财富。 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排斥交融与交锋。我们既然要在文化产业上实施“走出去”战略,那么也不用害怕别人“走进来”。只是要提醒自己:中国文化主场正在遭遇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