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反思新股高密度发行
2011-01-07   作者:桂浩明(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进入2011年,新股继续保持高密度发行。仅在第一个交易周的4天中,沪深两市就有15家公司在发行。这样的节奏,的确是前所未有。有人将其与去年沪深股市融资规模高达近万亿元列世界第一,而股市表现差强人意在国际上排名倒数第三的状况相联系,认为高速扩容抑制了股市行情,进而对新股大规模发行提出了不同看法。
  应该承认,在沪深股市,供求关系始终是影响行情的一个因素。特别是在两市的初创期,有关部门也每每以干预股票的供求关系来调控市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在1994年,暂停新股发行被列为三大“救市”政策的核心内容推出。无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样做是有效的。但这毕竟只是治标之举。股票不可能不发,这是股市的融资功能所决定的。更何况,一个市场如果不扩容,那实际上就失去生命力了。沪深B股就是最好的例子。相反,真正的大牛市,都是在扩容高潮中发展起来的。
  可能有人会问:新股可以发,但现在这样的节奏是否太快了,超出了市场实际承受力?对此,笔者以为要作具体分析。以目前两市约20万亿元的流通市值来说,去年发行新股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扩容近1万亿元,两者之间基本匹配。眼下这段时间,新股发行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相对于目前市场上的存量资金以及每天的成交量,也不能算特别大。因为在过去,发行规模与市场规模之比,要比现在悬殊得多。而之所以现在人们对新股发行很敏感,最主要是因为发行密度确实相当高,但现在市场规模也大了。往浴缸里倒一盆水与往游泳池里倒一缸水,哪个影响大呢?答案还是很清楚的。离开了当前的市场实情来谈论扩容的节奏与规模,没有什么意义。
  实际上,对于现在的一级市场来说,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股票发得太多、太密。根据目前的规则,只要相关公司符合发行条件,就应允许其发行,人为地控制发行节奏,只能导致寻租行为,滋生腐败。不过,发行价偏高确是事实。现在,一级市场的发行市盈率要明显超过同类股票在二级市场的市盈率。一直受到投资者诟病的“三高现象”,其源头也就在此。
  为抑制新股高价发行,管理层采取过许多措施,包括一再修改发行过程中的询价与定价规则等。关键问题是新股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相对“稀缺”的,而且买到新股通常都能获利。正是这种“新股不败”的情结,使得一级市场上囤积起了一支巨大的“打新”资金队伍。也因为有了这样的资金队伍,新股发行价能被推得那么高,相应也为新股的高密度发行提供了条件。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而这种约束,说白了,就是将发行节奏交给市场。譬如说,相关方面只负责对公司募股行为本身的审核,至于什么时候发行,则让公司在规定的时间段(譬如半年或一年)中自行选择,如果市场火暴,发行价被定得高,这样就有很多公司都会挤在这个时候发行,这自然会影响供求关系,最后使得发行价趋于合理。反过来,如果市况不佳,新股发行乏人问津,相关公司也就会避免在此时募股,这自然减轻了市场的压力。在这里,股票的发行节奏就成为一种自发的市场调节手段,人们对所谓的高密度发行的抱怨,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股票的高密度发行是行情向好的标志,这应该也是沪深股市所希望看到的局面。问题显然是,现在的高密度发行还是带有行政行为的影子,投资者对此有所不满,自然可以理解。不过,如果只是把矛头对准高密度发行,只能是缘木求鱼,并不能真正化解矛盾。对新股的高密度发行及影响,投资者还需有理性的认识。当然,我们也衷心希望管理层在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面,能有更大更新的举措,让发行真正走向市场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新股高价泡沫加剧市场风险 2010-12-30
· 三新股24日登陆中小板 2010-12-23
· 投资盯住可转债和新股 2010-12-17
· 创业板新股发行市盈率依然高企 2010-12-07
· 不能仅以市盈率判断新股发行改革得失 2010-11-3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积极财政之“积极”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灭鼠也要防鳄鱼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