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工商局长郑宇民与央视主持人的一段不足一小时的电视辩论视频,在网上得到广泛传播,并引起热烈追捧。 不少论者认为,之所以会如此,不仅因为郑宇民说话生动、幽默、坦率,没有许多官员的“官腔”,更重要的是,他敢于、善于在讲话中为民营企业表功、辩护、说理,乐于为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呼吁和争取一个和国有企业平等发展的空间。 坦率地说,郑宇民所列举的民营企业功劳,并非什么“国家机密”或“独家爆料”:全中国4200多万家企业中,92%为民营企业、7.9亿就业人口中91.8%为民营企业所吸纳,缴纳税收比重占1/3强,创新比重超过60%。这些都是白纸黑字,写在各类官方文件、资料中的。官方资料也坦承,民营企业在3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既然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据半壁、大半壁江山,绝大多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社会的安定,市场的繁荣,都离不开民营企业的贡献,那么作为人民公仆的官员,就理应为这样一个“主角”说话,作为省级主管部门的工商局长,就更应如此:一个管企业的部门,为占了八九成比重的企业类型说话、服务,难道不是本应本分的吗? 所以郑宇民这个为民企说话的工商局长的走红,一方面表明他的姿态和做法赢得广泛社会共鸣,表明他说得有理,做得应该;另一方面却也反衬出一个让人尴尬的现实,即像他这样敢于公开为民营企业摆功请好的官员仍然太少,以至于到了让人大惊小怪、引为异数的地步。 尽管2005年2月和2010年5月,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老、新36条”,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配套法规、政策,但在现实中,民企却往往得不到公正、公平的待遇。 在这种氛围中,出头为民企表功、争说法、维权的官员不多,且这些为数不多的人中,相当大一部分或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或片面地将“为民企说话”理解为“为民企老板说话”,将给民企争权益简单解读为给民营企业家争“红包”,却忽略了民企更大、更重要的利益共存体——民企职工及其家属。 民企是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民企的利税是各级政府、官员行政开支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民企工作的职工,占了中国城市劳动力的绝对主体,他们和他们的家属,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中国都市社会里的最主要成分。正因如此,民企的权益绝非少数企业家或富翁的利益,而是攸关大多数中国人的基本权益。为民企说话,也是为老百姓说话。 为民企说话的浙江工商局长,本不应因为做了自己职责内的工作,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既然郑宇民不应红而红,就说明在事关民企、尤其民企雇员利益的问题上,许多地方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官员,没有做好、做到一些本应做好、做到的事,没有说一些本该他们去说的话。 如果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官员能更多记住、做到这一点,如果郑宇民这样为民企说话的官员不再被视作新闻人物,将是中国社会、中国经济和中国老百姓的一大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