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月起,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每月都在政府网上“晒”出当月发生的每笔公务支出,大到招待上级官员的烟酒,小到开会购买的纸笔,均用表格形式将每一分钱的去向悉数公开。白庙乡因此被尊称为“中国第一个裸账乡”,乡党委书记张映上入选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候选人。据统计,“裸账”使白庙乡去年公务开支至少节约3万元,约占全年公务开支的15%,今年全乡的公务开支将继续“裸行”。 政府部门公务开支的运作流程,相当于一张公权力运行的“线路图”,十七大报告提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内在地包括把政府的公务开支拿到阳光下晾晒、爆烤。白庙乡政府将公务开支“全裸”示众的故事,尽管诠释的是现代社会民主治理的常识,在中国国情之下,却凸显了主政者英勇无畏、锐意改革的胆识和气质,具有难能可贵的开拓意义和示范价值。 乡镇是中国政府机构的最基层组织,解剖乡镇这只五脏俱全的“麻雀”,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中国这只壮硕的“公鸡”。在许多地方,政府公务开支是一个超级敏感的事项,它几乎与政府财政报告一样,被视为必须严格保守的“国家秘密”。不难想见,白庙乡政府之所以敢于向全乡干部群众,同时也向全国网民公开公务开支,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们不怕公开,对公务开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充满了高度自信。反之,其他许多地方和部门之所以不敢公开晾晒“账本”,至少有一个理由,就是他们害怕公开,对向来属于“暗中操作”的公务开支的合理性、合法性缺乏起码的自信。白庙乡至今仍然是中国惟一一个“裸账乡”,而且也没听说其他地方有哪个乡镇准备向白庙乡学习,白庙乡只是“一个乡在裸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长期以来,由于权力要素、财政资源和政策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省市政府为了从中央争取资源份额,每每热衷于到中央“跑部钱进”,区县、乡镇政府则热衷于“跑省钱进”、“跑市钱进”。像白庙乡那样进行“裸账”改革,将直接限制基层政府对上级官员的公务招待,乡镇干部“跑”到区县或市里去谋求“钱进”几乎再无可能,这对基层政府向上级政府争取资金、配额、项目、优惠政策,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白庙乡公务开支“裸行”之初,就有媒体报道了乡里遭到上级官员冷遇的情况,在舆论的关注和有关领导的干预下,局面虽然有所好转,但今后在向上级政府争取资源份额方面,白庙乡的“裸账”改革究竟会是一种优势还是劣势,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中国的地方政府改革和基层政府改革,必然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关系。鉴于这个现实的困境,中央应当向地方释放一些权力和资源,上级政府也应当向下级政府释放一些权力和资源,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跑X钱进”的焦虑与冲动,使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能够拥有更大的改革空间,激发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体而言,中国的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主导、支持,包括自上而下释放权力和资源,也需要自下而上的试点、示范,两方面的努力、互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们一般比较看重自上而下的主导、支持,但当改革发展和积累到一定阶段,自下而上的试点、示范往往更让人刮目相看。温家宝总理说得好,“群众通过基层的直接民主形式管理好一个村,将来就可管好一个乡,管好一个乡以后,将来就可管好一个县、一个省,真正体现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同样的道理,现在白庙乡可以实行公务开支全面公开,下一步就可以出现更多的“裸账乡”、“裸账县”,再下一步就可以出现“裸账市”、“裸账省”。 这些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任何困难,关键是主政者有没有力推改革的决心和勇气,社会有没有为改革者准备好大展宏图的舞台。只要以现有的成就为基础,由点到面逐步扩大范围,自下而上不断提升层次,包括政府公务开支公开、财政报告公开等新举措、新突破在内,各项改革就大有成功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