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结构进入新的调整时期。西方发达国家负债消费、新兴经济体出口拉动、资源输出国依赖资源出口的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被打破,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蕴涵新的机遇和挑战。 20世纪50年代,消费信贷最重要的象征——信用卡问世。自此以后,消费信贷成为西方国家家庭消费模式越来越重要的内涵,负债消费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征。其中尤以美国为甚,2002年以来其个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平均达到71%。与此同时,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以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廉价的要素禀赋特点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了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输出国利用自身优势,依赖资源出口实现经济增长。应该说,这种世界经济结构的形成有一定必然性,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分工体系的演变与新兴经济体和资源输出国的要素禀赋优势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但这种经济结构也存在很大弊端。美国严重失衡的信贷经济与负债消费最终导致了严重的次贷危机。欧盟各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遭受沉重打击,接着又发生了从希腊开始、还在蔓延的主权债务危机。新兴经济体在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遇到巨大挑战。资源输出国的经济由于主要依赖少数几种资源的生产和出口,劳动、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向单一的资源生产部门集中,农业、加工业等原本薄弱的产业进一步弱化,从而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长期动力。这样,世界经济结构进入新的调整期就成为必然。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发展既带来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应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加快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 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和设备,着力开拓内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市场需求萎缩,部分国际大型跨国公司、著名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有的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我国可以抓住机遇,积极进口高新技术及设备、先进工业制造设备,特别是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快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培育发展新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外向型制造企业应发挥具有国际视野的优势,找出国内市场需求与企业自身优势的结合点,生产适应国内消费需求趋势的产品,开拓新的内需增长点。 进一步优化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加快动态比较优势的培育。长期以来,我国的要素禀赋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的巨大规模上,但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上的相对优势并不明显,因而我们参与国际分工获得的国际贸易利益较低,同时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其他低劳动成本国家的激烈竞争。虽然我国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状况逐渐得到改善,但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依然较低,资本难以顺畅配置到可获得最大收益的部门和企业,导致很多出口企业被锁定在国际贸易的低价值环节。因此,在加快推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应努力优化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加快动态比较优势的培育。在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高方面,应大力调整教育结构,重视素质教育,普及职业技能教育,使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现实需要相适应。在资金配置上,应加快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完善商业银行信贷发放系统,为各种性质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资金支持。 发挥政府在高级生产要素和技术培育中的引导作用。我国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中尚不具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需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对于一些有一定基础、发展潜力较大的高技术产业,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给予适当支持,鼓励并促进其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制度环境。应努力培育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支持和鼓励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 整合地区比较优势,促进我国出口贸易阶梯型升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区间要素禀赋结构呈自西向东升级趋势。因此,在贸易发展政策、引资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上,应依据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分别向不同产业倾斜,引导东部地区积极发展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中西部地区则根据自身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并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的产品。这样,地区间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最终将促进我国整体动态比较优势的高级化和贸易结构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