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日零点,新年钟声刚刚敲响,白雪皑皑的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市的上空神奇般地再次飘起雪花,仿佛为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拉开帷幕:爱沙尼亚总理安西普在市中心国家歌剧院广场数千民众的欢呼声中,从一台取款机上提取了该国历史上第一张欧元钞票,随即优雅地一转身,高举纸币,20欧元!他微笑着向人们长时间地挥舞展示…… 波罗的海小国爱沙尼亚就像一个盛装的新郎,以近乎狂欢的方式,迎娶如约而来的披着雪白婚纱的美丽“新娘”———让爱沙尼亚人望穿秋水终于如约而至的“欧元”。 波罗的海兄弟国家拉脱维亚、立陶宛的总理前来祝贺,远道而来的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奥利·雷恩与爱沙尼亚总理、财长、外长和央行行长等高级官员一一握手、拥抱,相互祝贺。爱沙尼亚总理安西普满怀深情地说,“今天,我们在这里见证历史,见证爱沙尼亚告别年仅20岁的克朗,惜别之情令我几乎哭泣”。他祝愿爱沙尼亚人民新年万事如意,继续支持政府在“在欧元区社会中取得新的成就”。伊沃尔·翁科西翁20岁出头,是塔林市长年轻的政治助理,他说,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对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国家的经济会变得更开放,更有活力,更多的人会来这里投资,增加就业机会。 卡尔·伊福斯还在上大学,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加入欧元区后,喜欢出国旅游的人就不用进进出出地兑换外汇了,省去了许多麻烦和不便,还节约了换汇的手续费,真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 5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维斯特尔更是对欧元的到来和政府的决策赞不绝口。他说:“我们的政府太不容易了,真的很棒。他们在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成功地控制了政府开支和赤字,尽量保证人民的生活受到最小的影响,避免了本国货币的贬值。看看我们的邻居,这几年,拉脱维亚几乎破产,立陶宛的经济始终在低谷徘徊。比起他们,我们真的很幸运。” 但另一位出租车司机、40岁左右的苏珊娜·马特维耶娃女士有些黯然神伤。她说:“我看不出使用克朗跟使用欧元有什么区别。物价还是一样,收入也不会增加,生活水平也没有变化。不同的支付手段而已。这只是政客们的决定和游戏。我会像往常一样开我的出租车。” 当地的新闻同行说,爱沙尼亚独立以来,小小的国家歌剧院广场从来没有聚集过如此多的民众。这2011年到来的前夜,一向宁静安详的古城突然喧嚣了,沸腾了,一向沉默寡言偏爱冬季“宅居”家中的塔林人从四面八方涌向了这里,不仅为着新年悠扬的钟声,更憧憬着国家光明的前景和欧元生活的未来。也许,他们从这里,从这个冬天的长夜里,看到了些许黎明的曙光,看到了走出紧缩开支和拮据生活的希望。 夜空中,硝烟随风而逝,一个巨大的碟形飞艇带着跳跃的卡通形象飘然而至,投射下来的探照灯光柱所到之处都会引发人们阵阵的欢呼。广场上,人们身后,多日的降雪堆积如山,满地的酒瓶随意插在雪中,就像2010年的欧洲经济一样杂乱无章。当地的朋友说,塔林市每年春天当积雪融化的时候,数月来厚厚白雪覆盖下的丑陋垃圾就会暴露在人们面前。不由得让人思考,蜜月过后,“新郎”和“新娘”的关系是走向和谐,还是陷入纷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