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经济会有新思维吗?
2010-12-31   作者:陈宁远(上海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时值年底,对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如何运行、政府的宏观管理将如何实施,已有很多猜测了。这些猜测大体讨论出了一个“新四维”——面临通货膨胀考验的中国经济、“十二五”规划启动第一年的中国经济、2012年换届之前的中国经济和被广泛议论为G2的“中美国共同体”(Chinamerica)的中国经济。
  但这表面上看是新挑战和新机遇共存的“新四维”,能否真的给中国带来经济的“新思维”,却依然值得怀疑,至少不是明年一年就会有结果的。
  首先,第一维:通货膨胀压力下的中国经济,以市场工具为手段的办法不多,而且多数政策的效果难以预计。比如,管理货币的最高当局,其货币政策基本就是失灵的。尽管自从10月央行加息0.25个百分点之后, 于圣诞节又加息一次。可效果何时出现,或者说加息对中国经济摆脱通货膨胀有无作用,就值得怀疑。因为加息表现出来的央行即将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难以抵消还未产生变化的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投资冲动和力度。其次非常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已根深蒂固,以这种财政体系对投资的依赖程度,一般而言对资金成本的变化并不敏感。最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资源,都在央企和国企手里,它们的融资渠道和欲望,对央行利用货币工具等市场化手段的货币政策,缺乏基本反应。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欲望和能力的衰减,简单的加息基本上无视这些。能够在货币政策从紧的环境下进行投资的主体,都不是央行可以管理的对象。
  假如面对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变得有一定的效果,我们或者可以说中国宏观经济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因为这是市场的问题在市场工具运用之中解决的。而这点在2011年是否能够看到,是有很大疑虑的。
  因为在“新四维”里,明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比较某种孰重孰轻的次序关系,针对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根本无法超过“十二五”规划中的产业政策。
  换言之,央行的政策是不会以经济结构调整为目的的。而在中国这十年以来国家行为的经济转型中,产业导向才是经济调整的根本所在。也就是说哪种产业大发展,哪种产业要关、停、并、转,需要宏观调控,并非货币政策决定的,更非货币政策的效果。而是相反,货币政策及其产生的信贷资产和金融服务,都必须满足国家产业导向的投资。
  因此,当制度化、独立化的央行政策,有可能产生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和能力的结构性变化时,它却碰上从政治上讲更需要开门红的“十二五”规划的启动,而这样的启动又十分吻合维稳的政治高度,容易符合第三维:政府换届、新任班子,能够快速完成经济增长指标的动机。这种政府产业政策的连贯性,要比复杂的货币政策导致的经济效果,更容易得到政府有形之手的支持。所以从前三维的角度来说,中国经济要想有突破性的新思维是比较困难的。
  而第四维,被广泛议论为G2的“中美国共同体”的中国经济,从表面上看是对中国国力迅速上升的一种褒扬。这点我们不用妄自菲薄,而且2011年中国经济的新思维也许就从这第四维中突破。因为在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之中,机会和挑战是政治经济交融的综合实力对比。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有大智慧才能带来新思维,有了新思维,才能有新的第四维。
  “中美国共同体”是一个超越旧有政治经济体系的新格局,这个格局自全球化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在这个共同体里,利益暂时是动态均衡的。而这样的动态均衡,有相当危险的部分——比如中美债务关系即是危险的金融平衡。
  但这种金融平衡,却也在充满各自不满的气氛之中达成了相当的互补,因为这相当于中美国际贸易变成了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的平衡。可以这么说,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是利好中国经济的,是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制度带来了本质性的变革。从这样的历史看,中国目前有条件和美国共筑“中美国共同体”,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因此之故,如何在双方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打造这个“中美国共同体”,也许是2011年中国经济发生向好的结构性变革的最佳突破口。但这样的突破,也许不是一年之功,而且需要更多、更为本质的新思维。但这个时间节点的确是来了,在新的一年,无论如何它都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评《中国经济这些年》 2010-12-17
· 中国经济需“顶层设计” 2010-12-16
· 发改委:明年中国经济仍保八 2010-12-15
· 今日观察文字稿-布局2011:如何判断中国经济走势 2010-12-14
· 布局2011:如何判断中国经济走势 2010-12-1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积极财政之“积极”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灭鼠也要防鳄鱼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