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具有自身的特质和发展规律。深刻把握这些特质和规律,是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重庆市抢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这一机遇,遵循旅游业发展规律,在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上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2009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大关,入境游客突破百万。与3年前相比,旅游接待总人数、总收入、入境游客接待人数、外汇收入等都实现了翻番,增长速度连续3年名列全国前茅。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既包括旅游业发展主体,主要是旅游业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也包括旅游业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游客。
根据群众需求,解决旅游发展“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在发展旅游业中,重庆市通过多种方式问计于民:事前问“需要不需要”,事中问“高兴不高兴”,事后问“满意不满意”,使每项决策、每个项目、每场活动都有群众基础、都有市场。比如,认真吸取一些地方开展旅游节庆活动由于脱离群众需求而造成“没人办、没人看”的教训,根据民意确定旅游主题年活动并实行大型活动申办制,解决了旅游活动“为谁办、谁来办、怎么办”三大基本问题,实现了“为群众办、由市场办、常办常新”三大目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特色鲜明,有效满足了群众需求。
根据服务者需要,解决旅游发展“有条件干、有能力干”等问题。事有千件,贵在实干。为营造宽松、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解决“有条件干”的问题,重庆市始终坚持“不争论,允许试,大胆干,干起来再说”的思想,鼓励先行先试大胆干,在干中统一思想、积累经验。这不仅在旅游行业形成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风气,而且为各项改革和创新创造了条件。为解决“有能力干”的问题,重庆市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学理论、强实践”,一方面通过轮训、考察、研讨、实践等方式,把旅游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服务人才等分期、分批、分项派到发达国家去学习;另一方面邀请10名来自规划、文物、营销等行业的专家组成旅游发展高级专家顾问团,凡重大事项决策都请专家全程参与、提出评审意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正确履行政府职责。
对外合作坚持互利互惠。旅游业是外向型产业,应积极推进跨区域、跨领域合作。重庆市坚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利益均沾”,广泛开展与境内外的互利合作。与西部11省区联合签订《中国西部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书》,倡导特色发展、差异竞争、共同赢利;与湖北省联手,在联合举办节庆活动等11个方面展开实质性合作,共同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与京津沪粤、港澳台等国际口岸城市,与西安、昆明、成都等热点旅游城市,与广安、遵义等红色旅游城市开展专项合作;与桂林、厦门两市构建国内旅游空中金三角;与韩国首尔、日本大阪两市构建国际旅游金三角……这些合作,通过联合开发产品、开拓市场等方式,实现了市场经济框架下的互利共赢。
内部开发坚持循序渐进。发展经济需要抓住主要方面,重点突破,有序推进。重庆市在发展旅游业中,坚持以大项目为纲,举纲张目、以点带面。如在景区建设方面,先从“温泉之都”突破,再扩展到长江三峡、山水都市、大足石刻、乌江画廊等。坚持逐步、持续推进市场开拓,在境内重点开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周边省区市场,在境外主要开发欧美、日韩、东南亚及港澳台市场。这种发展方式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提高了发展质量和效益。
遵循市场规律并不是政府撒手不管,而是要有效监管,让旅游经济在市场运作中健康发展。重庆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发展模式,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两只手紧密结合,有效防止市场失灵。如制定“谋划—策划—规划—计划”建设程序,坚持“用整体谋划抓定位、概念策划抓特色、总体规划抓布局、详细计划抓项目”,不仅从宏观层面调控全市旅游开发的速度和布局,而且从微观角度确保每个项目都做到高水平、高起点、高质量和高效率。受国际金融危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影响,重庆旅游市场一度疲软。重庆市及时出台“激活旅游市场优惠奖励政策”、“入境旅游奖励政策”等,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激活了旅游市场。
旅游业是创意产业,一个新的创意、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产品都可能带来旅游业突破性发展。因此,发展旅游业需要不断创新。重庆市鼓励创新管理方式、运作模式,着力破解旅游业发展中“有人干、有钱干、有权干”等问题。
创新运作模式,解决“有人干”的问题。与房地产、工矿业等相比,旅游业投资大、风险高、见效慢,一般企业不愿干。重庆市从两个方面破解这一难题:一是请人干。创新旅游节庆活动运作模式,以节庆活动为平台,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为美丽寻找资本、让智慧创造财富、给要素搭建平台”,引进“有品牌、有实力、有业绩、有信誉、有规模”的企业参与旅游开发。2006年以来,重庆市旅游业共招商300多个项目,引进2000多亿元资金,目前已完成投资500多亿元。二是自己干。组建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对具有开发价值但当前市场不成熟、没有企业愿意投入的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和管理经营。
创新融资方式,解决“有钱干”的问题。探索实施政府、旅游部门、旅游企业、银行、担保公司“五位一体”模式。对前景好的旅游项目,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旅游部门给予贷款贴息,担保公司对项目进行担保。这大大提高了银行的放贷信心和旅游企业的融资能力,不仅确保了旅游项目的开发进度和质量,而且开创了“政府财政引导性投入,招商引资主体性投入,金融机构支持性投入,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的多元化投资模式,破解了旅游投资难题。金佛山、黑山谷等景区在这种模式支持下,迅速完成提档升级,实现了快速发展。
创新管理形式,解决“有权干”的问题。旅游景区涉及文化、园林、文物、林业等众多行业。为避免条块分割,重庆市实施了“五坚持一合作”的管理模式,即坚持适用法律、管理体制、产权关系、经费渠道、人员性质五个不变,实行跨行业多形式的合作,有效地整合了旅游景区资源,让旅游业的从业者有事干、有权干。在整合过程中,坚持“以企业为平台,以资产为纽带”,政府、企业各司其职。这个办法既符合法律法规,又打破行业壁垒,实现了政府指导下的市场整合。重庆市旅游业运用这种模式,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解决了之前存在的散、小、弱、差、浅、缺等弊病,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提高了旅游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