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腐败须由公众来治理
2010-12-29   作者:李星文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强调,要集中力量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
  新近出版的《中国经济周刊》也对公车改革进行了大幅报道。来自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公务用车总量200多万辆,每年消费支出1500亿元至2000亿元。有消息称新的公务车修订方案中规定:正部级官员用车排气量不高于2.5升、35万元,副部级官员不高于2.5升排气量、30万元,而一般公务用车则被限定在1.8升排气量及16万元以内。如果消息属实,意味着新一轮的公车配置有了具体标准。
  实际上,公车改革并非高深的理论难题,其着力点一直是清晰的:一是治奢,二是限私。所谓治奢就是不允许超标配车,也不允许超量购车。所谓限私就是不允许公车私用,公车只能姓“公”。但这两条战线上的治理措施都没有收到明显效果。
  2004年国管局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要求:部长级干部配备排气量3.0升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副部长级干部配备排气量3.0升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汽车;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这条规定根本没有得到真正遵守,那些本身就是司局级的单位和地市,甚至那些只是处级的县市,其主要领导的坐驾往往都豪华、气派,价格不止25万元,排气量在2.0升以上。而超量购车的潮流也一直汹涌,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很多不该配的专车都配上了。
  奢侈之风刹不住,公车私用之风刮不停。养一辆公车年消耗经常在10万元以上,而公车每万公里运行成本是社会运营车辆成本的5至6倍。相当一部分公车只有少量时间公用,多数时间闲着或者私用。问题是,被视为公车管理机构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并不能有效地监督地方公车私用,它可以对公务用车制度进行规定,但没有有效的监督检查手段防止公车私用。如此一来,公车要么像填不饱的“油耗子”,要么像公务员的私家车,公车消费越来越像个无底洞。
  为了消除公车腐败,有些地方也想了一些办法:一是货币补贴,不再设公车,向公务人员发放交通补贴,公务交通由个人自行解决;二是加强管理,保留现有公车,严格实行“一车一登记”制度,非公莫用。这些办法不是毫无效果,但其致命弱点在于:各单位主导改革的都是领导,他们本身就是旧有公车消费模式的最大受益者。让人们放弃既得利益总是困难的,公车改革办法要么得不到严格执行,要么执行一段后故态复萌。可以说,改革者的立场问题不解决,技术上的花样再多也于事无补。
  说来说去,要想让公车改革真正破题,就必须走出“自己改革自己,自己监督自己”的模式,就必须让公众全程参与到公车使用规则的制定、执行过程的监督以及违反规则后的惩戒中。只有公众成为公车的监护者,公车才有可能姓“公”不姓“私”。公车改革无须制度设计者殚精竭虑地去想过于复杂的技术方案,它最需要的是不怕触碰既得利益者的决心与恒心。人大审核,媒体曝光,公众盯防,有这三方力量来监督公车改革的进程,公车消费的野马就一定能勒得住缰绳。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绿色北京"的车轮卡在何处 2010-11-22
· 遏制"车轮腐败"关键要釜底抽薪 2010-11-12
· 农用车轮胎消费税免征利好相关企业 2010-10-26
· “两座大山”能否阻挡中国出口车轮 2009-08-19
· 前4个月辽宁汽车轮胎出口下降 2009-06-2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张健:保障基本民生政府责无旁贷·[思想]孙兆东:CPI“破5”缘何加息迟滞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