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晚上5点多,央行网站挂出一条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自今年10月20日首次加息之后,又一次采用价格工具强化了对资金面的管理。(背景新闻:央行12月26日起加息
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对于这次加息,很多投行界人士,特别是外资投行人士,似乎很有期待。而在等待了许久之后,靴子一直没有掉下来,所以有不少分析师感到很挫折,以为年内不会有动作了。因为,在这之前的12月20日,央行已第六次上调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经这次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18.5%的历史高位。在这种情况下,谁还奢望央行年内有新动作呢? 没想到,就在这“最复杂”的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央行还是动用了价格工具,提高了存贷款利率。央行的这次加息行为,意味着什么?是主动调整,还是被动调整?有分析认为,这次加息是央行的主动调整,是基于对明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可能加剧的通胀压力而作出的前瞻性应对。还有分析认为,这次加息意在加强对流动性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也利于纠正负利率和遏制资产价格上涨。 这些分析,角度不同,触及的问题落点不同,很难讲他们是对还是不对。但如果仅以一孔窥豹,恐怕很难看全,看到问题的要害之处。有时甚至把事情说反了。特别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能听到风就是雨,要看看这次刮的是什么风,将要下的是什么雨。如果看错了方向,押错了宝,那就不仅不能避险,弄不好还要赔钱,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综合起来看,这次匆忙加息,不会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它预示着央行对物价的担忧,对通胀的担忧。从这一点上讲,说央行此举有前瞻性,这是不错的。只有对明年及今后一段时间物价上涨的强度和趋势有比较急迫的忧虑,只有感到多次使用数量型工具已难以压制投机趋势时,央行才会在年关前出此狠招。因为,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还在释放流动性,央行应该顾忌这一点。 而认为,加息之举意在有效控制流动性,意在纠正负利率和遏制资产价格上涨,这话说得也没错,但不是问题的关键,反有可能模糊焦点。加息作为一种价格工具,对流动性是有影响。但很显然,这次匆忙出手,主要还是针对通胀而来。对于流动性问题,特别是货币超发问题,尽管经济分析人士认为比较突出,但货币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并不这么看,说明这并不是本次加息的治理目标。 而就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而言,保持适当的流动性仍然是必要的,一方面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从推进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的进程看,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看,也就是从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国际化进程看,保持适当的人民币宽松环境,还是很有必要的。由此来讲,只要有适当的“池子”,流动性管理,还是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有效实施的。 至于说加息有利于纠正负利率和遏制资产价格上涨,这也不一定,要看是什么水平,什么情况而言的。比如,这次加息只有0.25个百分点,比起物价上涨的幅度,根本是小巫见大巫,是不好比的。尽管加一点息,能够缓解一些息差压力,但并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反倒增强通胀预期,诱发更大的涨价压力。比如,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加息说明现在已进入一个加息周期,这就是证明。 另外,以为采取加息措施,有利于遏制资产价格上涨,减少投资市场泡沫。这话听上去也没错,但更值得思考的是,什么投资市场有问题,什么资产价格有问题,如果不加区别地打压投资市场,是不妥当的,是有后遗症的。比如,楼市与股市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现在很多人都把它们当作投资市场来对待,其实是不妥当的。 楼市在中国不应成为投资市场,至少不应成为短期投资市场。因为中国的国情、人口、土地、资源情况,决定了楼市一旦被当作投资甚至投机市场来对待,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这几年,楼价飞涨,已经造成了一系列问题,甚至是严重的结构问题与社会问题。所以,通过价格工具,来抑制房地产投资需求,打击投机需求,只是必要的手段之一,还应该采用其他组合方式来治理才行。 而对于股市来说,它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融资功能,也就是为国家倡导的产业进行融资的功能;另一个是增加普通老百姓财产性收入的功能。在以消费拉动内需的今天,这两个功能都是需要呵护的。因此,如果对股市采取压制态度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特别在股市整体水平处在历史低位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呵护了。投资者明了这一点,选择什么,就应该很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