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大部分市场人士意料,在距离2011年元旦不到一周的时间点上,12月25日,央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也是央行两个月间第二次加息。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物价上行压力使央行再次动用了价格工具。这是自中央前不久宣布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也是对明年初可能加剧的通胀压力作出的前瞻性应对措施。
早前央行公布的四季度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为1999年四季度调查以来最低,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为61.4%,较上季度增15.2个百分点。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的CPI同比涨幅为5.1%,突破了目前市场的预期。当时,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央行会同时宣布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就在CPI数据公布的前一天,人民银行只是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其目的是为了控制调控节奏,让市场有个适应过程,此次加息也表明了政府调控通胀预期的决心。
众所周知,“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更可怕”。虽然国家针对持续升温的物价,采取了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但是11月的CPI上涨还是跃过了5%,目前价格走势依旧处于上升通道,而元旦和春节期间需求旺盛,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加之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国际流动性充裕势必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国内市场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同时,国内负利率状态已经持续了将近一年。长期的负利率状况,可能会扭曲资源配置,加剧通胀预期,也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指出,央行加息是为了调节通胀预期,表明宏观政策密切关注通胀。“中央提出货币政策转为稳健型,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调整通胀预期,调节通胀最有用的工具是调节供给。”
综合多种因素,政府选择加息,既表明了解决负利率问题的态度,又有利于稳定储户心态和通胀预期,进一步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同时前瞻性地应对了明年年初可能加剧的通胀压力,助力经济进一步稳健发展。
这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稳健货币政策后首次加息,也是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开端,甚至说明经济形势发展,要求货币政策加速回归常态和正常。货币政策加速回归常态化,也应该是大势所趋。
随着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正常的增长轨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渐变得不再适用,因此政府确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我们连续六次提高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其目的就是要减少市场的货币过多的流动性,使其保持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合理水平上。
有关专家认为,货币政策及时回归稳健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合理引导投资和消费行为,为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平稳适度的货币环境。稳健的货币政策还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资金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投向和节奏,控制风险资产,避免银行体系风险进一步积累,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随着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倒挂幅度的不断扩大,需求端萎缩已使3年期央票停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调控流动性的能力。只有在利率水平提升后,央票发行才有可能恢复活力,加息也有助于为数量型工具使用打开空间,增强管理流动性的有效性。”专家指出,年内两次加息、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累积产生的效应将会逐渐显现。
中信证券诸建芳认为,不用过度担忧加息会导致热钱大规模流入,因为热钱看重的并不仅仅是利差,更看重的是资产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收益。而加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产价格的上涨。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预期加息之后会加强投机性资本流入管理并鼓励资本流出以平衡升值压力。
央行加息表明了管理通胀的决心,而加息增加了资金价格成本,对房地产调控将有一定积极作用。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房价久调不下,与利率过低有关,这次加息将对房地产调控产生一定积极作用。此时加息意味着明年所有信贷资产价格都会按照此次调整后的利率水平进行定价,这也就给了市场今后利率仍将继续调整的预期,存款利息跑赢CPI只是时间问题。但楼市调控要取得实效,还需要多项政策的落实。此外,加息还能降低大企业对廉价信贷资源的大规模占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方面发展热情高,基于流动性偏多之上的货币信贷扩张压力必然较大。央行已表示,将继续运用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配合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