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公务员招生考试大热,有消息说,热门的职位几千人争一个。大学生就业首选公务员,“学而优则仕”卷土重来。这对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来说,并非喜讯,对每年有巨大就业压力的劳动力市场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笔者以为,中国需要来自民间的创业潮,来自市场的创新热情,来自竞争的创富激情。现在,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毕业生,一窝蜂般地涌向公务员这类“铁饭碗”岗位,似乎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背道而驰。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最优秀的人才应该在市场,最富于冒险精神的勇士应该在商业竞争。“商而忧则仕”才是人才晋升的梯度。欧美国家的许多高官都来自于大公司,有的是公司高管,有的自己就是老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至少有两次汹涌澎湃的“下海潮”,一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不久,一次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的九十年代。虽然“下海”大潮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双轨制导致暴富、政企不分、一些政策界限较为模糊等,包括停薪留职、带职下海等做法,争议至今仍存。但总的说,下海潮带来的对市场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依然是巨大的。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冲击,也是空前的。至今活跃在商海的企业家,多数都是那两次下海潮的勇士。 为什么现在人们没有了创业激情?为什么青年人不再以艰苦创业为奋斗目标?为什么许多人丧失了财富梦想?笔者以为,这里既有创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也有教育和舆论引导问题,还有现实利益的巨大对比。一句话,现在“下海”不那么吸引人了,“上岸”倒成了时髦,追求稳定而不愿冒险,追求官位而不憧憬当老板,似乎成了时尚。 先说创业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能力极大发展,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主要矛盾,市场上供大于求已经成为常态。像三十年前、十几年前那样,生产什么都好卖、卖什么都赚钱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随着管理制度的逐步规范,对创业的要求也会逐渐增高,“草台班子”、“皮包公司”、无场地经营、没本套白狼之类的倒卖——而这些往往是创业阶段的“必修课”。如何对企业创业起步阶段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值得深思。 市场经济发展了,创业客观环境和市场条件都有变化,这是事实。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创业环境在许多方面、特别是管理层面不如以往。比较突出的是,管的部门太多,要钱的地方太多,不少管理者不守法律法规、不按明规则而是按潜规则办事,一些地方和部门腐败问题严重,吃拿卡要已成家常便饭。从创业领域看,大部分竞争性领域已经产能过剩,而一些垄断性行业又迟迟不向民间资本开放,或是名义上开放,无形壁垒处处阻挡。至于在融资、财政支持和项目倾斜上,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都难有较好的条件。 创业潮、下海潮,是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是创新和产业升级所必需。仅靠大型央企是解决不了经济活力的,是创造不了千千万万个就业机会的。现在,急需我们解决创业创新的激励机制,急需我们焕发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财富激情。要让创业者有“超额利润”可图,要让创业者不再为四面八方的“雁过拔毛”者分心,要让创业者充分享有社会保障而少后顾之忧,要让创业者能得到有关部门实实在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