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讲,实施指数化政策不愧为应对通胀的良方。但建立一个“指数”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譬如指数的设计、统计方法等,让指数切实发挥作用十分困难。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指数可以消除通胀,稳定经济,失实的数据则可能给经济带来更大的危险。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清杰今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建议,面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我们的经济体系需要构建指数化机制,主动适应通胀压力。
周清杰认为,从美国的实践看,实施指数化政策是经济体系主动适应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看,当生产中主要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幅度超过了技术进步对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时,产成品涨价是必然的结果。在此情形下,控制价格涨幅最多只能是政府的临时应对之策,因为长期的价格干预会阻碍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因此,利用指数化改革收入政策,是政府帮助中低收入者有效缓解通胀压力的可行选择。只要居民的固定收入可以随着CPI的涨幅而相应调整,他们的实际购买力就不会受影响。笔者认为,当通胀不可避免时,指数化政策在保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将是非常突出的。[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