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通胀预期要释放明确的政策信号
2010-12-23   作者:刘振冬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石油价格调了,按照发改委的估算,当月影响CPI环比上升0.07个百分点。市场又开始关心,资源价格是否还会进一步上调,通胀明年是否开始全面绵延。央行日前发布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也创了1999年开展该项调查以来的最低点。
  现在我们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按照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的话,“最近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即是为了展示决心。上调准备金率更像是央票替代品,而不是打击通胀的新手段。令人费解的是,为何中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改用利率政策呢?”
  也有专家认为,政府在收紧货币控制通胀方面的动作已经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但是,许多有政策背景的声音现在转折颇大,前期还大谈防通胀是首要的政策重心,最近又改口称稳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收紧。据媒体报道,央行高管也不断表态,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且变化迅速,央行应对加息持审慎态度。
  但在笔者看来,在目前国内经济下行风险不大的背景下,防通胀的迫切性应该高于保增长。故此,要管理当前居高不下的通胀预期,首先要做的是释放明确的政策信号,这一信号要使市场确信央行将采取有力措施控制CPI。采取何种政策手段控制CPI?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信贷控制、利率抑或升值?公开市场操作最近几周成了鸡肋,周四的3个月期央票仍是10亿元的地量发行,而每次3500多亿元的准备金调整,也仅能够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故此,稳步提高利率和控制信贷才是管理通胀预期的有效手段。
  货币学派的观点,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货币数量的增加超过了实际经济的增长率。虽然有人说,大量新增加的货币可以流入股市、楼市等资产市场。但上次2007年通胀时期的实际情况是,资产价格暴涨非但不会消除通胀压力,反而起到触发和加剧通胀的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以行政手段控制价格只是临时的应急之举,如果将通货膨胀压力归之于食品、能源价格上升等诱发因素,只能错失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的时机。
  高盛亚洲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指出,本轮CPI上升初始阶段很大程度上由天气等偶然原因造成,但在过去几个月中,非食品通胀水平持续上升。11月非食品CPI环比增长已达到7%,CPI八大类中,只有交通运输、通讯和烟酒这些政府控制力较强的领域环比没有增长。
  考虑到非食品领域通胀的蔓延,明年一季度的物价上涨或高于11月和12月。如何避免市场恐慌和过度反应?现在看来,最佳的政策选择应该是,向市场明示抑制通胀的决心,如果1月份的CPI超过5%,央行就有必要果断加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成本型通胀”是天方夜谭 2010-12-22
· 紧缩预期回落 通胀压力仍大 2010-12-21
· 治通胀不能有丝毫放松 2010-12-21
· 紧缩预期回落 通胀压力仍大 2010-12-21
· 通胀逻辑的中国答案 2010-12-2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张健:保障基本民生政府责无旁贷·[思想]孙兆东:CPI“破5”缘何加息迟滞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