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抑制地价过快上涨,这是国土部近期下发通知的核心精神,所指向的对象,是近期“地王”频现的现实,以及隐藏在“地王”频现背后的房价不断上涨。单从行文来看,国土部的表态不可谓不严厉,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网络上网民却对这一善意十足的通知,倾注了无穷“恶意”,极尽嘲讽之能。 恐怕,国土部的官员们看到这一幕后,要郁闷万分了,甚或还要感到憋屈。郁闷想来是肯定的,换了谁被如此调侃,都难言高兴,不过,说到憋屈,国土部一点也不应该感到憋屈,因为今日之
“热脸”贴上“冷屁股”局面的出现,国土部也是有责任的。 不是吗?国土部虽然措辞严厉地表态要“抑制地价过快上涨”,但是,类似这样的严厉表态,公众已经见识过N多次。此前,公众是热烈欢迎了,可是,现实却结结实实涮了大伙好几次,严厉调控层出不穷,房价仍旧一路高企。对公众来说,重要的不是下发了多少个通知,说了多少个严厉,重要的是房价上涨的脚步能够真真切切地慢下来。在一路狂奔的房价面前,无数次重复的“严厉”表态,当然只能被公众视为笑话。 其实,在近些年来房价高涨的洗礼中,公众基本都成房地产专家了。中国人基本都知道,房价问题,说到底是土地财政的问题。房价高了,地价自然也就高了,而地价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自然也就多了。所以,要抑制房价、地价,根本还在于如何破解土地财政问题。但是,近年来的调控政策,大都对土地财政这一问题避而不谈,眼睛只盯在游资炒作、土地囤积上。 抑制地价过快上涨当然是没错的,但是,真正要想抑制住过快上涨的地价,并不能简单靠打击土地囤积居奇来实现,而是要想尽办法让地方政府从土地中谋不到利益。而要做到这些,就坚决不能让地方政府有机会去吃土地的差价。 现在土地市场的现实是,政府低价从农民或者其他人手中拿到土地,然后再将土地高价卖给开发商。在拿地和卖地的一转手间,往往有着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差价落入当地政府的口袋中。必须要说的是,政府从角色定位上来讲,是极其不该干这样的事情的,因为这样的低买高卖的行为,只能是企业公司小贩这样的市场主体才能干的。政府行为的要义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而不是像一个公司一样去赚钱。 前段时间菜价高企的时候,央视的记者做了个调查,一棵九斤重的大白菜在农户那里花一块多钱就能买到,而在北京的超市里却要花十五块钱,从这个简单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挤掉了中间商攫取的暴利之后,大白菜是多么的经济实惠。虽然,土地不能简单等同于白菜,但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又是相似的,即中间商越少,消费者最终拿到的价格就越低。 以此来看,如何将地方政府这一土地交易“中间商”从交易中剔除出去,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只有政府不再图谋在土地交易中获利,地方、房价自然不会过快上涨。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出台“严禁各级政府在土地交易中获利”的规定。如果真有那一天,定然掌声雷动,欢呼不止。
|